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97834
2025年07月13日
圣人之言,治世之典。困顿时可读,通达时更需读。愚者可明,智者可进。平铺直叙处见智慧,微言大义中藏机锋。修身养性时用得上,治国理政也用得上。白天可读,夜里也可读。站着能读,坐着也能读。一字一句皆功力,一章一节总关情。不求甚解能受益,细加揣摩更受益。读百遍不如行一遍,行一遍不如思一遍。为人之道,尽在其中。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论语集解义疏
知书房
论语集解义疏
皇侃 著
梁皇侃撰。十卷。南宋时已佚。唯唐时旧本流传于日本国,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间,则又由日本返回中国。皇侃序云:“门人痛微言一绝,景行莫书,于是佥陈往训,各记旧闻,撰为此书。成为实录,上以尊仰圣师,下以垂轨万代。按此书既是论难答述之事,宜以论为其名,故名为《论语》也。”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自何晏《集解》以迄梁、陈之间,说《论语》者,义有多家。兹据江熙所集,皇侃《义疏》所引有十三家之多,即晋卫瓘、缪播、栾肇、郭象、蔡谟、袁弘(一说乃袁乔之误)、江淳、蔡系、李充、孙绰、周怀、范宁、王珉(一作王琰)。今本皇《疏》于江《集》十三家中,唯蔡系、周怀、王珉三家不见称述。其引取诸通说在江《集》外者凡二十八家。何晏所集《鲁论》七家,又采《古论》孔注为八家,并何为九家;江熙所集十三家,并江为十四家;皇《疏》所引二十八家,并皇为二十九家;通为五十二家。
帝范
知书房
帝范
李世民 著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传习录
知书房
传习录
王守仁 著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同时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士人的推崇。
精选书评
知书客634325
此书虽托名先圣,实为汉儒杂采众说而成,然其编次精审,辞气浑厚,读之如闻圣人之音。其中论仁述礼之言,深得孔门精要;记行述事之文,亦颇见史家笔法。尤可贵者,能以质朴之语传圣贤之道,使后学得以窥见洙泗遗风。纵非仲尼亲笔,然其维系道统之功,固不可没也。每览"哀公问政"诸章,未尝不掩卷而思三代之治。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客632132
在书店翻到《孔子家语》,读了几页就放下了。这本书讲了很多孔子的故事,但我不知道真假。人们总是说孔子伟大,可我看到的只是零碎的对话。里面有些道理听起来对,有些又觉得过时了。现在的生活这么复杂,这些古老的话还管用吗?我其实更想知道普通人在那个时代是怎么活的,但书里几乎没有。合上书的时候,我比打开时更困惑了。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客505942
这本书在书店翻过几次。很多人只看到孔子的智慧,但我更在意那些默默无闻的弟子们。他们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忍受饥寒交迫,却依然坚持求学。这种执着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普通人很难为理想付出这么大代价。书中记录了许多弟子的言行,看似平淡,却透露出惊人的精神力量。我们读经典时往往只关注主角,其实配角的故事同样值得深思。
孔子家语
知书房
孔子家语
佚名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