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孔子家语

佚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孔门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传本《孔子家语》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书后附有王肃序和《后序》。《后序》实际上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内容以孔安国语气所写,一般称之为《孔安国序》,后半部分内容为安国以后人所写,故称之为《后孔安国序》,其中收有孔安国的孙子孔衍关于《家语》的《奏言》。
更多
书评  · 11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92356
《孔子家语》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典籍,承载着两千年来中国人对至圣先师言行的集体记忆。这部看似辑录孔子与弟子对话的著作,实则蕴含着超越时空的生命智慧,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重新诠释,却始终保持着鲜活的思想力量。与《论语》的简约隽永不同,《家语》以更为丰富的叙事细节,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形象,让这位文化巨人从神坛走向人间。 传统上认为该书由孔子门人编纂,后经汉代孔安国整理。这种源流虽存争议,却恰恰印证了中国文化传承的独特方式——重要的不是文本的真伪,而是其中承载的道统能否启迪人心。翻开竹简,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孔子教导弟子的场景,更是一个文明原初的精神图谱。当子路问勇,颜渊问仁,子贡问政时,那些穿越时空的问答至今仍在叩击着现代人的心扉。 书中内容包罗万象,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从诗书礼乐到天道性命。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孔子批评子路鼓瑟有杀伐之声,在陈蔡之困时与弟子们讨论《诗经》以安定心神,这些细节让圣贤形象变得可亲可感。与其他儒家经典相比,《家语》更注重展现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智慧,以及知行合一的生命境界。书中关于"孝"的讨论尤为深刻,不是简单强调顺从,而是探讨亲子间的情感互动与精神传承。 阅读时常常被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所震撼。当看到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时,不禁反思当下教育的功利化倾向;当读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诲时,又为这种开放包容的学习态度所折服。书中那些关于君子小人之辨的论述,不仅具有道德训诫意义,更展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理想。尤为珍贵的是,书中保留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思想交锋,为我们理解那个轴心时代提供了生动注脚。 从文学角度看,《家语》的叙事艺术令人赞叹。那些简洁有力的对话,富有戏剧性的场景描写,以及精妙的比喻象征,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审美世界。比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来比喻君子的品格,用"逝者如斯"表达对时间本质的思考,这些意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书中对孔子神态举止的描写,如"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圣人的精神气象。 这部经典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展现了思想的温度。孔子不是冷冰冰的道德符号,而是一个会为颜回早逝痛哭,会因音乐忘食,会对弟子们既严厉又慈爱的真实师长。在当下这个价值多元又充满焦虑的时代,重读《家语》不仅能让我们接续文化根脉,更能获得安身立命的精神资源。那些关于仁爱、诚信、中庸的讨论,对于构建现代人的精神家园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启示意义。 每次展卷,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着的生命智慧。这或许就是经典的魅力——它永远在回答着时代的新问题,永远在与不同时代的读者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孔子家语》就像一泓清泉,提醒着我们思想应有的深度与温度。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孔子家语》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