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85622
2025年07月16日
盖世奇书,史家绝唱!陈寿《三国志》,字字珠玑,章章锦绣。可正读,可反读,可细读,可略读;得意时读之更觉豪迈,失意时读之顿生勇气。帝王将相可取其谋略,贩夫走卒可学其处世。烽火连天之际当读,太平盛世更当读。论史不如读史,读史不如悟史。一卷在手,千年风云尽收眼底,真乃华夏文明之瑰宝也!
三国志
知书房
三国志
陈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北齐书
知书房
北齐书
李百药 著
《北齐书》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50卷,纪8卷,列传42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北齐书》的撰修,吸收了前人修史的成果,北齐历史的撰修,从高齐政权到隋朝,一直未曾中断,修成了多部起居注、实录和国史。此外记录北齐历史的专著还有李德林《齐书》24卷,王劭《齐志》20卷,复为《齐书》100卷,崔子发《齐纪》30卷,杜台卿《齐纪》和姚最《北齐纪》20卷等。
梁书
知书房
梁书
姚思廉 著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书成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6卷。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时有旧稿,大业二年(606年)姚察死,嘱其子思廉续书,贞观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龄和魏徵为总监修,并采谢昊、顾野王诸家旧作,贞观十年(636年)书成。《梁书》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论赞称“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另在列传中新创《止足列传》,记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迹。上自502年梁武帝萧衍称帝,止于557年陈霸先灭梁。
旧五代史
知书房
旧五代史
薛居正 卢多逊 扈蒙 张澹 刘兼 李穆 李九龄 著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精选书评
知书客318642
陈注《三国志》,文辞简约有余,而史料取舍颇堪商榷。其以魏为正统,刻意隐没蜀汉将士功业,对诸葛武侯事迹更显吝墨。列传中于曹氏多曲笔回护,于司马父子尤多谀词,记事每有语焉不详处。虽裴松之注补采撷群书,然陈氏原本之偏颇已不可掩。仅以简练见称,却未尽良史之责,较之范晔《后汉书》之谨严,未免逊色。
三国志
知书房
三国志
陈寿
知书客227555
《三国志》,写尽乱世英雄。翻开书页,仿佛看到千年前的人走来走去。你可以慢慢看,也可以随便翻着看。高兴时看,难过时也看。聪明人读懂权谋,普通人读懂义气。失意时读它,得意时也要读它。看别人打仗不如自己思考,听别人讲道理不如自己体会。这本书就是一把钥匙,能打开历史的大门。看一遍不够,看十遍也不够。每次读都有新发现。
三国志
知书房
三国志
陈寿
知书客161366
翻《三国志》,多数人看到的是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权谋,或是关羽的忠勇。但我更在意刘备的白帝城托孤。一个马上得天下的枭雄,在生命最后时刻承认自己误用马谡、错失良机。帝王很少肯在臣子面前认错,何况是临终之时。刘备的坦白,远比他的仁义更难做到。能从高位上低头的人不多,这部书里藏着不少这样的细节。
三国志
知书房
三国志
陈寿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