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914695
2025年09月03日
"娇女生来弱质微,却把诗书作嫁衣"——一部展现古代闺阁才情与无奈的诗集,字字珠玑间流淌着那个时代女子被历史遮蔽的光芒。
娇女诗
知书房
娇女诗
左思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白发赋
知书房
白发赋
左思 著
辞赋名篇。西晋左思作。《艺文类聚》见载。赋文以白发与主人对答的形式构成全篇。先是主人因早生白发影响功名而“将拔将镊”,白发辩解说,“值君年暮”,生来白发,拔之何罪?且桔柚“贵其素华”,愿君手下留情。主人不听,教训白发:自古年少早仕官,而己发白年衰身低微。
高唐赋
知书房
高唐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赋首有序,写宋玉为楚襄王述说,楚国先王游于高唐之台时,曾梦见巫山之女,“王因幸之”。此女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王听罢,便令宋玉撰《高唐赋》。赋先写高唐之大,登岩眺望,可观百谷汇集。然后写树木郁盛,奇葩覆盖,盘石险峻。又写花卉香草,斗艳吐芳,众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鸣相号。再写当年的游仙方士以及礼神、打猎的情景。这篇赋等于引导楚王游览了一趟高唐。最后讲“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即所谓“曲终奏雅”,稍进讽谏之意。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指出宋玉的赋,“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这两大特点,在《高唐赋》中充分地显现出来。历代学者对宋玉《高唐赋》及其他几篇赋的真伪,提出过一些疑问,认为当出于汉武帝以后人的假托,但无确据。《高唐赋》对汉赋影响较大,所述高唐神女的故事,在后世读者中流传颇广,以至历代文学作品中常以“巫山云雨”来比喻男女情爱。
琴赋
知书房
琴赋
嵇康 著
古代艺术美学著作。三国魏晋嵇康撰。其美学观点认为,音乐“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于音声也”,强调音乐具有永恒魅力,无盛无衰,令人不厌不倦。高度赞扬音乐的感人力量:“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粲奕奕而高逝”;“驰岌岌以相属”;“沛腾遌而竞趣”;“翕韡晔而繁缛”。从重雅轻俗的美学思想出发,要求琴家保持“旷远”、“渊静”、“放达”的审美心胸,并阐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认为音乐的各种现象变化,都由乐器的物质结构所形成,即由于“器和”、“张急”、“间辽”和“弦长”所产生的“响逸”、“声清”、“音痺”、“徽鸣”等现象,而乐器本身则总是保持其“洁净”、“端理”、“和平”的原貌。又从“怀戚者”、“康乐者”、“和平者”说明各种主观情感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受不同,而音乐本身仍只以“中和”来统物感人。其美学观点,反映了艺术走向自觉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价值自身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于寓教于美的艺术文学观点的一种批判与背离。有戴明扬《嵇康集校注》,所据明黄省曾嘉靖乙酉年(1525年)仿宋刻本;鲁迅手校《嵇康集》影印本;《文选》李善注本;《嵇康·声无哀乐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版;《中国古代乐论选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收录。
精选书评
知书客985214
左思《娇女诗》铺陈幼女憨态,看似天真可喜,细读却觉刻意造作。诗人以繁复笔法描摹梳妆、嬉戏等琐事,与其说是流露父爱,不如说是炫才逞技。那些"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的工笔刻画,倒像是文人案头的玩物,而非有血有肉的童真。这般矫揉造作的诗篇,竟被后人奉为咏女名作,可见六朝文士对雕琢辞藻的痴迷已蒙蔽了真性情的眼睛。
娇女诗
知书房
娇女诗
左思
知书客248028
自暮春展卷至仲夏搁笔,历时两月有余,将此诗反复吟咏者数矣。左思笔墨之婉转,写娇女情态如灯取影,纨素垂鬓之状,明眸皓齿之姿,跃然楮墨间。尤爱"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二句,稚子天真宛在目前。世之写小儿女诗者多矣,未有如此体贴入微者。晋人尚雕琢,而此篇独得自然之趣,所谓铅华洗尽见天真者也。壬寅长夏枕书斋主记于西窗下。
娇女诗
知书房
娇女诗
左思
知书客466750
偶得《娇女诗》于冷摊,紫薇花谢时始读,桂子香中日竟卷。左思为女赋篇,字字从心坎流出,舐犊之情跃然楮墨。俗语云"弄瓦之喜",然观其"垂涕顾之"等句,犹见深情过于郎罢者。古今为儿女作诗文者多矣,能令人抚卷泫然若此者鲜矣。唯觉"红妆素裹"之句稍涉秾艳,不类贫居口吻,或当时实况,未可知也。庚子深秋观堂漫笔于西窗下。
娇女诗
知书房
娇女诗
左思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