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娇女诗,一首燃烧生命的战歌!快意、通达、震撼!可清晨读,可深夜读;可单独品,亦可与人生对照读。失意时当读,得意时更当读。男儿读罢添豪气,女儿读来长志气。落魄时需读,腾达时更需读。靠天不如靠己,做梦不如追梦。追梦之道!字字如刀,句句似火,读罢只觉胸中激荡,恨不能立刻仗剑走天涯。谁说女子不如男?此诗一出,天地变色!
娇女诗
娇女诗
娇女诗
左思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长门赋
长门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
江文通集
江淹  著
诗文别集。南朝梁江淹(字文通)作。江淹文集最早为自己生前编定,《梁书·江淹传》:“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所载不同:“梁金紫光禄大夫《江淹集》九卷。”注云:“梁二十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前后集各十卷。自宋代起,一般只著录十卷。现存江淹集有《自序传》说:“自少及长,未尝著书,惟集十卷,谓如此足矣。”但《自序传》写于35岁,其集中可考订写作年代者大都作于此前,此集当是“前集”,“后集”早已亡佚。江淹集现存版本有十多种。依照编排方式可分二类:一是按赋、诗、文大类编次,又按年代排列,如《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刻本《梁江文通文集》10卷(附清叶树廉辑《校补》1卷)、明万历间汪士贤辑刻《汉魏六朝名家集》本及元钞本;二是既分赋诗文大类又分章表启诏等小类,如明代张燮刻本《七十二家集》、稍后张溥辑本《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江醴陵集》(《四库全书》本作《梁江淹集》)2卷。《四库全书》所收《江文通集》4卷,为清乾隆间梁宾以张溥本为底本、用汪士贤本等校订刻印。明万历间胡之骥注刻的《江文通集汇注》,是现存唯一注本。此本共10卷,卷一、二收赋,卷三、四收诗,卷五至卷十收颂、赞、章、表等文,今由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李长路、赵威点校本,卷末附有“江文通集佚文”、“南史江淹传”,江淹作品于此大体齐全。

精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