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558855
2025年09月03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以从容淡泊之笔,将宦海浮沉、山水游历、人生感悟娓娓道来,恰似一壶陈年佳酿,愈品愈见其旷达超脱的智者风范。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千字文
知书房
千字文
周兴嗣 著
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但是中国大陆实行简化字、归并异体字后,其简体中文版本剩下九百九十余个相异汉字。
刘子
知书房
刘子
佚名 著
亦称《刘子新论》、《新论》等。初见于《隋书·经籍志》。新、旧唐书著录并题为刘勰撰。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北齐刘昼、孔昭撰,唐袁孝政注。或以为刘勰,或以为刘孝标,未知孰是。”但《宋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提要》等多认为是刘昼所撰。十卷五十五篇。“泛论治国修身之要,杂以九流之说”。评论儒家,说他们“顺阴阳之性,明教化之本,游心于六艺,留情于五常,厚葬文服,重乐有命;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尊教其道。然而薄者流广文繁,难可穷究也”(《九流》)。以为九流之中,儒与道是最重要的两派。提倡诵读儒家经书,说“不游六艺,不知智之源”(《崇学》)。主张遵循儒家礼教和道德规范,提出治世之人“宜以礼教为先”(《九流》),说“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思顺》),指出统治者必须“以仁爱为本,不以苛酷为先。宽宥刑罚,以全人命,省彻徭役,以休民力”(《爱民》),欲以儒家学说弥补道家思想之不足。有《文津阁》本等。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刘子集校》。
困学纪闻
知书房
困学纪闻
王应麟 著
《困学纪闻》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的力作。全书按经史子集分,计经部八卷,包括《易》、《书》、《诗》、诸《礼》、乐、《春秋》三传、《论语》、《孝经》、《孟子》、小学、经说等;史部和子部八卷,包括天道、历数、地理、诸子、考史;集部三卷,包括评文、评诗三卷;最末为杂识一卷。书前有作者题识云:“幼承义方,晚遇囏屯。炳烛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学之,庶自别于下民。开卷有得,述为《纪闻》。” 作者一生博洽多闻,有宋一代诸儒罕与其伦比,
精选书评
知书客335435
《东坡志林》虽负盛名,细读却令人失望。东坡才情自是横溢,然此书杂录琐事,信笔涂抹,未免失之芜杂。其记游谈鬼,论医说梦,皆率尔操觚,未经熔裁,徒见才人习气。尤可议者,好为戏谑之言,每以诙谐自喜,竟失儒者庄重。昔人谓其"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实则轻薄为文,终非载道之器。大抵文人积习,以聪明逞才,不复计文字之损益耳。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知书客862842
奇书,散文之典范。睿智、深刻、通透。可整篇读,可片段读,可反复读。闲暇时可读,忙碌时也可读。学者可得益,常人也可得益。困惑迷茫时需读,清醒明达时也需读。记诵不如思考,思考不如践行。文以载道,道在文中!东坡随手所记,皆成文章。读之如饮醇酒,不觉自醉。看似闲笔,实则处处见功夫。言近旨远,小中见大。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知书客816926
奇书,生活之精华。东坡随手记下的东西,却处处见真章。吃饭能看,喝茶也能看。早上看提神,晚上看助眠。当官要看,隐居也要看。得意时读来亲切,失意时读来解忧。比什么鸡汤都有用,比什么大道理都实在。里面有人情,有智慧,还有烟火气。看一遍不够,看十遍不腻。枕边不可少,行囊不可缺。人生百态,尽在其中。
东坡志林
知书房
东坡志林
苏轼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