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世要论
世要论
桓范

世要论

桓范  

一卷。三国魏桓范 (?—249)撰,清马国翰辑。桓范,字元则,沛国人。正始年间官拜大司农,后被司马懿杀死。《隋志》法家有 《政要论》十二卷,《旧唐志》作 《代要论》十卷。在一些著作中引用《世要论》文字时,又称它为 《政要论》、《桓范新书》、《桓范世论》、《桓公世论》、《桓子》、《魏桓范》、《桓范论》、《桓范要集》等。《世要论》是桓范摘抄 《汉书》,结合自己的看法写成的。马国翰从《北堂书钞》、《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注》、《太平御览》等书中辑得二十七节 《世要论》 内容,合成一卷,定名为 《世要论》。马国翰将其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续四库全书提要》也有介绍。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4780
读完《世要论》,感觉很难一下子说清楚。这本书让我很满足。它和《盐铁论》一样重要。《世要论》比《盐铁论》更实用。这本书可以学,《盐铁论》不容易学。《世要论》讲道理很直接,《盐铁论》更灵活。两本书都很好,内容很多。桓范用当时的思想看问题,但他也很看重实际效果。他用词简单,我喜欢这种写法,不喜欢故意用难懂的字。《世要论》把重要的话都记下来,不是只写一部分,这点很好。他讨论问题,会把不同看法都写出来,这点也很棒。《世要论》很完整,《盐铁论》有些地方没了,桓范比桑弘羊运气好。桑弘羊写自己看到的事,桓范总结前人的经验,我更佩服桑弘羊的勇气。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72869
《世要论》通篇充斥着虚伪的仁义道德,作者桓范不过是个投机取巧的政客,写这种冠冕堂皇的文章无非是为自己仕途铺路。所谓"治世之要",字字句句都在粉饰太平,实则充满了对权力的谄媚与算计。他将儒家学说扭曲成统治工具,把"民本"挂在嘴边,却不见半分真心。尤其可笑的是那些治国方略,纸上谈兵罢了,若真有用,他自己怎会落得那般下场?读来只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91936
读完《世要论》后,有点不知该如何评价。只觉得心里很踏实。这本书和《人物志》放在一起看很合适。要说谈论治国之道的书,《世要论》比《人物志》更实在些。有人说《世要论》可以学,《人物志》不好学,这个说法是对的。前者的内容很具体,后者的道理更抽象。两本书都值得反复读,都有说不完的东西。桓范虽然用儒家的观点看问题,但他实际很注重实用。他的文字很直白,这点我觉得很好,我不喜欢那些故意写得很深奥的书。桓范讲道理总是用很简单的例子,这点特别好。他讨论问题会把前因后果都说清楚,这也很不错。《世要论》的内容很完整,《人物志》有些地方不太容易懂,这是桓范写得好的地方。刘劭的理论更偏理想化,桓范写的是实际治理方法,所以我更佩服桓范的务实。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6767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9475
职场困境时翻开《世要论》,惊觉千年前的权谋智慧至今仍刀刀见血。桓范用十二卷道破官场本质,我却用了十年才看懂三成。明知"任人唯贤则兴,任人唯亲则衰"的道理,却在人情社会中屡屡妥协;深谙"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的箴言,却总在现实面前锯掉自己的棱角。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知易行难"吧。如今三十有五,既做不到完全遵循书中的冷峻法则,又无法彻底摒弃这些生存智慧,只能像调制中药般将书中谋略与个人性情慢慢熬煮。但这部书确实值得置于案头,每遇职场迷局便重读一章,那些精炼如兵法的字句总能刺破迷雾——毕竟在权力场中沉浮半生的人,哪个不是一边践行着书中的道理,一边被这些道理伤得体无完肤呢。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