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198246
2025年07月31日
相比之下,《瓦尔登湖》里的梭罗似乎更让人亲近。他在湖畔搭建木屋,记录四季更迭,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至少让人觉得真实可触。而《行走》中的梭罗却像个飘忽不定的幽灵,时而化为一阵风,时而变成一片云,让人捉摸不透。他究竟是在歌颂行走本身,还是在借行走之名逃离什么?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梭罗说行走是最高贵的艺术,可这种高贵究竟从何而来?当他宣称"我每天至少要花四个小时行走"时,那种近乎偏执的坚持反而让人生疑。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难道不该是随性而为的吗?这种刻意为之的仪式感,反倒像是某种精神上的强迫症。更令人困惑的是,他笔下的自然时而温柔可亲,时而严酷无情,这种矛盾让人不禁怀疑:梭罗眼中的自然,到底是真实存在的客观世界,还是他内心投射的幻影? 行走对梭罗而言似乎是一种精神上的救赎。他说在行走中可以找到真正的自我,可这个"自我"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行走》中,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不断行走的背影,却始终看不清他的面容。他声称要走向西部,走向荒野,可这种永不停歇的迁徙本身不就是一种逃避吗?当他说"我宁愿坐在南瓜上独享其乐,也不愿挤在天鹅绒垫子上与人争宠"时,那种刻意的特立独行反而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一个真正自在的人,何必如此刻意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 最令人费解的是梭罗对文明的态度。他一边赞美原始的自然状态,一边又无法摆脱知识分子的优越感。当他描述那些"被束缚在店铺和办公室里的可怜虫"时,那种居高临下的怜悯简直让人不适。难道只有像他这样能够随心所欲行走的人才配拥有精神自由吗?这种精英主义的论调与他所倡导的返璞归真形成了诡异的反差。说到底,梭罗的行走哲学是否只是属于少数特权阶级的精神奢侈品? 在阅读过程中,最打动我的反而是那些偶然流露的脆弱时刻。当他描述黄昏时分独自走在林间小径上的孤独感时,当他在暴风雨中艰难前行时,那个真实的梭罗才偶尔浮现。这些时刻里,行走不再是高尚的哲学实践,而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寻找慰藉的方式。可惜这样的片段太少,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在说教的道德家,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行者。 也许《行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太想成为一部宣言,反而失去了真诚的力量。梭罗急于向我们证明行走的伟大意义,却忘了告诉我们为什么他自己如此需要行走。当他宣称"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个长长的散步不能解决的"时,那种武断的自信恰恰暴露了他的不安。一个真正从行走中获得平静的人,何必如此急切地说服他人? 合上书页,我脑海中浮现的不是广袤的原野或壮丽的山川,而是一个永远背对着我们、不停向前走去的孤独身影。梭罗在《行走》中创造了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始终没有回答最根本的问题:当一个人走得太远太久,他是否还记得最初为什么要出发?也许这就是《行走》留给读者最大的困惑——我们永远无法确定,梭罗究竟是在带领我们走向自由,还是只是在自己的迷宫中徒劳地转圈。
行走
知书房
行走
亨利·大卫·梭罗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人间食粮
知书房
人间食粮
安德烈·纪德 著
《人间食粮》是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1897年。 这部散文式作品包括8卷正文和一篇“颂歌”,一篇“寄语”,由一连串富有诗意的断想构成。这些断想大都从东方传说、圣经故事、尼采著作中获取灵感。通过假想的导师梅纳尔克对其弟子纳塔纳埃尔进行教诲的方式,纪德要人们摒弃一切道德规范和思想习惯,摆脱一切伦理的和精神的引导,任随本能去尽情地享受生活,更好地认识自我和世界。
漫步的艺术
知书房
漫步的艺术
亨利·戴维·梭罗 著
《漫步的艺术》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全书收录《漫步》《冬日漫步》等自然主题散文,通过山川、溪流、冬雪等意象构建人与自然交融的生态世界观,展现作者对自然细节的观察与哲思,传递生态生活理念。 爱默生评价其作品具有'超越时空的自然洞察力',并影响了《在路上》等文学创作。
凯尔特的薄暮
知书房
凯尔特的薄暮
W.B.叶芝 著
本书是叶芝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之所以说它特殊,原因有二:第一,这是诗人叶芝以诗歌的笔法写出,却又并非诗集的作品。第二,这是诗人用来表达他对爱尔兰永恒的热爱的一部重要作品。实际上,这是一部叶芝饱含着诗人的激情整理出的一部优美的爱尔兰神话传说集。诗人浸淫在爱尔兰文化中多年,对于爱尔兰传说中的仙女等等魔幻力量的存在深信不疑,这种浪漫信仰给他的诗歌创作增添了特殊光彩。为了回报爱尔兰民族文化这个提供给他以无限灵感的美的母体,叶芝用诗人的笔触,记录下他喜爱的凯尔特风土人情。本书集结了或绵延数页,或寥寥几句的乡人闲谈和神话传说,风格和形式有点类似我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不过,与《聊斋》不同的是,本书更多的是强调诗人本人对于魔幻世界的思索与感激。 这是一部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典型创作特征的作品。它的内容包罗万象:鬼怪、仙人、幽默故事和乡间传说层出不穷;它的文体更可谓杂而不乱:时而是一段关于生命和死亡的严肃探讨,时而是一段农人放肆地讲出的荒诞不经的故事,之间穿插着叶芝的诗歌片段。全书笔法自由轻松至极,行文充满想象力,张扬一种神秘浪漫的美感以及对淳朴思想的热爱。 《凯尔特的薄暮》是搜集自爱尔兰斯莱戈和戈尔韦两地的神话、传说合集,是作者在爱尔兰西北沿海村庄采风,和当地的各色人物交友聊天,并对这些谈话笔记稍加整理,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感悟编写而成的。也可以视为一部文笔优美的散文集,其内容涉及天地神鬼,充满各种有趣的奇谈怪论,有点类似我国的《聊斋志异》,或者《阅微草堂笔记》。
精选书评
知书客542480
读《行走》的时候,我在想,梭罗活得真明白。他知道人不能总待在屋子里,得出去走走。走路不是浪费时间,是找回自己。别人说他怪,但他不在乎。他按自己的方式活着,这就够了。现在的人整天忙来忙去,连散步都觉得奢侈。梭罗早就告诉我们,走路是件大事。他能坚持自己的活法,这让我很佩服。读完这本书,我也想放下手机去走走。
行走
知书房
行走
亨利·大卫·梭罗
知书客989022
行走是心灵的觉醒之旅。每次翻开这本小书,都能感受到梭罗笔下那份对自然的纯粹热爱。他用最简单的步伐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就在脚下。在钢筋水泥的都市里重读这段文字,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说行走是最深刻的思考方式。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走路,更是如何活着——保持好奇,保持热爱,保持前行的勇气。
行走
知书房
行走
亨利·大卫·梭罗
知书客817349
翻开这本泛黄的自然笔记,指尖划过梭罗与兄长在河流上的日日夜夜。清冷的文字里藏着对新英格兰河流最温柔的凝视,那些关于鲑鱼洄游、印第安遗迹的记述,远比想象中更具生命力。当读到他们用暴雨中打湿的衬衫包覆野苹果时,突然懂得所谓超验主义,不过是教人用毛孔去呼吸天地。
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
知书房
康科德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
亨利·大卫·梭罗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