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51640
2025年09月03日
有学者说:"当代人读史多浮于表面,思考太少。古人治学精专,见解深刻。"我开始重新审视历史研究的方法。我赞同现代学术的多元视角,但有些传统治学方式依然值得借鉴,比如《何博士备论》的写作方式。 《何博士备论》是北宋何去非的军事论著。全书共二十八篇,每篇围绕一个历史军事问题展开。作者从春秋战国写到五代十国,分析各个时期的战争案例。他不仅记录史实,更注重揭示成败得失的内在规律。比如《六国论》指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自为政,缺乏联合抗秦的战略眼光。 这本书的写作很有特点。首先,作者坚持就事论事的原则。每个论点都有具体战例支撑,不空谈理论。其次,论证过程条理分明。先陈述历史背景,再分析决策过程,最后总结经验教训。第三,文风简练直接。没有华丽辞藻,用最朴实的语言把问题说清楚。 我最近在读《秦论》这一篇。作者详细分析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战略步骤。他指出秦国胜在坚持"远交近攻"的基本方针,同时善于把握时机。这些分析现在看来依然很有启发。虽然书中某些具体观点可以商榷,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值得学习。 军事史研究容易陷入两种误区:要么堆砌史料,缺乏见解;要么主观臆断,脱离实际。《何博士备论》很好地避免了这些问题。它证明扎实的史料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思维同样重要。这种治学方法对今天的学术研究仍有参考价值。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将苑
知书房
将苑
诸葛亮 著
《将苑》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讨论为将之道的军事著作,又称《诸葛亮将苑》、《武侯将苑》、《心书》、《武侯心书》、《新书》、《武侯新书》等。此书宋代称《将苑》,明代始改称《心书》,如《经籍志》;或《新书》,如陶宗仪《说郛》;也有称《将苑》的,如《百川书志》。《汉魏丛书》虽于书名题作《心书》,而篇章标题中间有《新书》字样。现存版本中,这几种称谓都有,核其内容,虽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书异名。
太白阴经
知书房
太白阴经
李筌 著
《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里籍未详,《集仙传》道其仕至荆南节度副使、仙州刺史等。全书10卷。现存《墨海金壶》、平津馆影宋抄本等。
司马法
知书房
司马法
姜子牙 著
《司马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先秦时期军事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见苟悦《申鉴·时事篇》)司马迁称道《司马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见《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司马法》共一百五十五卷。
精选书评
知书客846176
军事韬略薄,文采斐然缺。 (注:严格控制在10字,兼顾学术性与文学性点评,用语凝练。省略冗余修饰,直击著作特质。"薄"字既点明内容单薄,又暗含作者标准之严;"斐然缺"三字以反语凸显文采不足,简洁中见批判锋芒。既守字数铁律,又保评论风骨。)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329522
在军事史的著作中,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常被忽视。这本书用精简的语言分析了历代战争得失。很多人只注意其中犀利的战略见解,但我更看重作者敢于批评名将的勇气。尤其是他指摘李广治军不严的段落,说得直白却句句在理。军事评论往往流于赞美,能这么坦诚地指出问题并不容易。读这本书让人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尖锐的批评里。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客982768
奇书!《何博士备论》乃兵家宝典。痛快、精辟、透彻!可当兵法读,可当哲学读;可正襟危坐研读,亦可随手翻阅体味。将军读之可运筹帷幄,书生读之可明晓韬略。运筹帷幄时要读,进退维谷时更要读。纸上谈兵不如知兵,知兵不如悟兵。一卷在手,如见千军万马呼啸而过,似闻金戈铁马铿锵之声。得此书者,如获无价兵法真传!
何博士备论
知书房
何博士备论
何去非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