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中说
中说
王通

中说

王通  

一名《文中子》。为隋末名儒王通子福郊、福畤仿《论语》体例,集通生前言论,以问答形式整理而成。今有宋阮逸注十卷本。分《王道》、《天地》、《事君》、《周公》、《问易》、《礼乐》、《述史》、《魏相》、《立命》、《关朗》十篇。其哲学思想确认天、地、人为“三才”,“天者统元气焉”,“地者统元形焉”,“人者统元识焉”,但又相信“天神”、“地祇”的存在。认为治乱、穷达、凶吉都有命,“君子畏之”,又认为吉凶祸福,惟人自召,在人自取。矛盾之处很多。政治思想的核心是“明王道”,抨击现实社会暴政,依据孟子仁政学说,提出要统治者“遗身”(即至公无私)、“推诚”,盼望重建王道政治。主张儒、佛、道三教归一,但以儒家为主。并希望恢复分封制和井田制。王通在《中说》中提出的思想是宋代理学的先声。后人因其中所记王通门人多隋唐间大臣,年龄与事实不符,或疑其为伪作,虽不尽然,但其中有夸饰之词,则为事实。中统 元世祖年号(1260—1264)。凡五年。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25076
"不拘一格降人才,此说之谓也。"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91228
《中说》这本书让我很失望。本来以为能学到有用的东西,结果发现里面全是空话。作者写了很多道理,但都是老生常谈。这些道理谁都知道,根本不需要专门写一本书来说。 这本书的内容很重复。翻来几页就能看到差不多的观点。作者一直在说做人要怎么样,做事要怎么样。这些话听着都对,但是没什么用。因为作者没有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光知道道理有什么用?关键是怎么实践。 书里的例子也很无趣。作者举的例子都是古代的事情,和现在的生活完全脱节。我们生活在现代,需要的是解决现代问题的方法。老是讲古人怎么样,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最让我生气的是这本书的语气。作者总是用教训人的口吻说话。好像他什么都懂,别人都是错的。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让人很不舒服。读书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挨骂。 书的结构也很乱。前面说这个,后面又说那个。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读着读着就糊涂了。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这样的书怎么能帮到读者?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太理想化。作者说的那些美好品质,在现实中很难做到。他自己能做到吗?如果做不到,为什么要写出来要求别人?这样的书除了让人感到压力,还有什么用? 书中还经常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前面说要这样,后面又说那样。读者到底该听哪一句?这种混乱的表述只会让人更加困惑。 总的来说,这本书不值得花时间读。与其看这些空洞的道理,不如去看一些实用的书。至少那些书能真正帮到我们。这本书除了说教,什么都没有。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3037
修身明理,志存高远。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4742
"文道之兴也,其在中古乎?"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6175
白岩松说:“现代人读书太多,思考太少。古人读的书少,但想得深。”我开始在书架上寻找古人的智慧。我很认同现在快速阅读的方式,但是有些书,我愿意慢慢读,比如《中说》。 “仁义礼智信”,《中说》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值得反复看。王通写的这本书,告诉我们怎么修身、齐家、治国。春天读修身篇,夏天读齐家篇,秋天读治国篇,冬天读平天下篇。读书也有方法,比如要安静,要专注,要思考。虽然没有专门的读书室,认真的态度就是对书最好的尊重。 我开始买不同版本的《中说》给朋友看,中华书局版、上海古籍版、岳麓书社版。虽然他们更喜欢看小说,一直觉得古文太难懂。 今天下班回家,泡了杯茶读《中说》。读的是治国篇,道理很深刻,越读越有意思。书店老板说这是曾国藩最爱读的书,特意推荐的,果然没错。 书香伴着茶香,难怪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感觉又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