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所罗门·诺瑟普

为奴十二年

所罗门·诺瑟普  

《为奴十二年》是美国作家所罗门·诺瑟普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记述了他作为自由人被诱拐为奴并历经十二年抗争最终获救的真实经历。 该书自1853年出版后引发社会震动,被列入美国历史教材及大学必读书目。作为黑人文学奠基之作,该书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并称为推动废奴运动的重要文献。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216682
这本书记录了所罗门·诺瑟普遭受奴役的真实经历。他本来是个自由人,却被绑架卖为奴隶。在12年里,他经历了各种虐待和折磨。虽然处境艰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证明自己的自由身份。最终他的信件成功送达,得到了解救。这个故事展示了奴隶制度的残酷,也体现了人性的坚韧。作者用冷静客观的笔调描述这些经历,让读者能深入了解那段历史。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91617
"自由不是天赋,而是选择;不是礼物,而是必须用鲜血和眼泪赎回的权利。"所罗门·诺萨普的《为奴十二年》以其震撼人心的真实叙述,撕开了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伤疤。这部被誉为"美国奴隶制最完整记录"的回忆录,不仅是一个自由人沦为奴隶的悲惨史诗,更是一面照见人性深渊与人性光辉的镜子。当文明社会的钢琴师在种植园里变成摘棉花的苦力,当人的尊严被标上价格在市场上交易,《为奴十二年》用近乎残酷的精确笔触,记录了奴隶制如何系统性地摧毁人的灵魂。诺萨普的文字没有文艺化的修饰,却因这份克制的真实而更具毁灭性的力量——他让我们看清,奴役的锁链不仅束缚身体,更试图扼杀希望、记忆与反抗的意志。这部跨越时空的证词至今仍在叩问:当制度化的恶成为常态,保持人性底线的代价究竟有多沉重?《为奴十二年》的伟大,正在于它超越了单纯的历史记录,成为所有被压迫者尊严的永恒纪念碑。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43458
这本书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人被抓去当奴隶,过了十二年苦日子。他没有放弃,一直想办法逃出去。最后他终于获得自由。看完让人觉得,人要有希望,再难也要坚持。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2382
看了几十页就彻底看不下去了,这种所谓的"真实记录"简直让人作呕。作者通篇都在刻意渲染自己的悲惨遭遇,字里行间充斥着自我感动的悲情色彩,好像全世界就他一个人受过苦似的。更可笑的是,他描写其他黑奴时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仿佛自己是什么高贵的观察者,其他人都是愚昧无知的可怜虫。拜托,大家都是受害者,你哪来的优越感?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那种刻意制造的戏剧化情节。每个细节都像是精心设计过的,对话也假得离谱,完全不像真实经历,倒像是三流小说家的拙劣创作。更恶心的是那种道德说教的口吻,动不动就要教育读者,好像全世界就他一个人懂得什么是正义。现实中的苦难哪有这么非黑即白?他把奴隶主都刻画成毫无人性的恶魔,这种脸谱化的描写简直是对历史复杂性的侮辱。 最讽刺的是,这本书后来被捧成"反奴隶制经典",但仔细想想,要不是作者后来获救并写了这本书,他的遭遇和其他千千万万的黑奴有什么区别?凭什么他的故事就特别值得被铭记?这种自我感动式的叙述,本质上不还是在贩卖苦难吗?真正的反奴隶制著作应该让读者思考制度之恶,而不是沉迷于个人的悲惨遭遇。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4924
十二年黑暗的日子,每一天都像永远过不完。所罗门·诺瑟普被当成奴隶,干着最苦的活,挨着最毒的打。但他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我要回家。这种想法支撑着他活下去。后来他终于遇到好心人,帮他证明了自己的身份。自由来得那么突然,又那么理所当然。读这本书时,我常常想,换做是我,能不能坚持十二年不放弃?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人活着就得有希望,哪怕希望再小也得抓住。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