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晏子春秋
知书房
晏子春秋
晏婴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2
发表书评
这可是必读经典!晏子的智慧太绝了。
有人从《晏子春秋》里看到"不以禄私其亲,不以官随其爱"的为官之道。有人读出"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的处世智慧。我读这本书时,感觉晏子就坐在对面,用一个个故事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本书告诉我们,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气节和尊严。古代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用。我们应当学习晏子的品格,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原则,同时灵活处事。这些道理对我们的人生很有帮助。
"廉者,政之本也;让者,德之主也。"
自己与古籍打交道也有段时日了,从最初的战战兢兢到如今的渐入佳境,这一路走来颇有些"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意味。最近啃完《晏子春秋》,倒让我想起当初读《吕氏春秋》时那种"痛并快乐着"的感觉。不过相比之下,晏子这位齐国贤相的文字,倒是多了几分人间烟火气,少了几分吕不韦门客们的学究味。四百多页的竹简今译,我用了整整三个星期,每天睡前都要与这位两千多年前的智者来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先说说这部奇书的来历。《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的是春秋末年齐国名相晏婴的言行事迹。有趣的是,这部书既非晏子亲笔,也不像《吕氏春秋》那样是门客集体创作,而是后人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这就使得书中既有严肃的政治谏言,又不乏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晏子这个人很有意思,身为齐国三朝元老,身高不足六尺(约合现在一米四左右),却能在列国纷争的年代纵横捭阖,靠的全是过人的智慧和胆识。读他的故事,总让我想起现代职场中那些靠真本事吃饭的"小个子",实在令人会心一笑。
整部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吕氏春秋》那种正襟危坐的学术论文风格不同,《晏子春秋》更像是一部生动的政治小品集。书中记载的许多故事,比如"晏子使楚""二桃杀三士"等,至今读来仍觉妙趣横生。晏子的智慧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如何劝谏君王,如何应对他国使臣,甚至如何处理邻里纠纷。这种接地气的智慧,让我时常产生一种错觉:若是晏子活在当下,必定是个出色的公关专家或谈判高手。
说到文字风格,晏子的语言艺术堪称一绝。书中记载的对话往往简短有力,却暗藏机锋。最令我叹服的是晏子那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论技巧。面对楚王的刁难,他能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来反将一军;面对齐景公的奢侈要求,他又能用"踊贵履贱"的黑色幽默来讽谏。这种语言艺术,比起现代某些长篇大论的政论文章,不知高明多少倍。读着读着,我常忍不住拍案叫绝——原来古人早就懂得"少即是多"的表达艺术。
思想内容方面,《晏子春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实用主义智慧。晏子不像孔子那样执着于恢复周礼,也不像老子那样主张无为而治,而是秉持着"因时制宜"的务实态度。书中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人批评晏子事三君而不同道,晏子回答说"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这种坚持原则却不拘泥于形式的处世哲学,对现代人依然很有启发。在职场中,我们不也经常面临类似的困境吗?如何在坚持底线的前提下灵活应对,晏子给出了很好的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晏子春秋》中体现的民本思想尤为可贵。书中多次记载晏子"以民为本"的主张,比如反对厚葬、提倡节俭、关心民生等。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晏子自己的住宅破旧不堪,齐景公看不过去要给他换新房,他却说"我的房子虽然破旧,但还能遮风挡雨,而百姓中有很多人连这样的房子都住不上"。这种心系百姓的情怀,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动容。
作为古文,《晏子春秋》的语言确实简练得令人发指。有时一句话要反复琢磨好几遍才能领会其中深意。但奇怪的是,这种阅读障碍反而增添了几分探索的乐趣。就像玩拼图游戏,每解开一个语言密码,就多一分成就感。记得读到"晏子饮景公酒,日暮,公曰'具火'"这一段时,我起初不明白为什么要准备火把,后来才恍然大悟——原来古人喝酒能从白天喝到天黑!这种跨越时空的生活细节,常常让我忍俊不禁。
掩卷沉思,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著作给我的最大启示是:智慧从来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具体生活情境中的灵活运用。晏子没有留下什么高深的理论体系,但他的每一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但不迂腐,处事要灵活但有原则。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智慧,比起那些玄之又玄的大道理,或许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读古籍就像与古人对话,有时听得云里雾里,有时又会心一笑。而《晏子春秋》最难得的是,它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他们与今人无异的喜怒哀乐。合上书页,晏子那个"长不满六尺"的身影似乎仍在眼前活跃着,用他特有的幽默与智慧,向今天的我们传递着跨越时空的人生哲理。
中华典籍中的政治智慧宝库《晏子春秋》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确实当之无愧。在中国古代政论作品中,这本书记录了最多真实历史事件,直到现在仍有借鉴意义。《晏子春秋》的影响很深远。关于治国理念的实用性、辩论技巧的精妙、处事方式的示范、语言表达的典范等等,有的是直接模仿引用,更多的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后人。
读完确实佩服晏子的政治才能和编者的整理功夫,书中记载的对话很精彩,道理讲得很透彻,逻辑严密,几句话就能说明白复杂问题,道理讲得很到位。有让人恍然大悟的感觉,更有想抄下来慢慢体会的冲动,政治智慧每句话都值得反复琢磨,言辞简洁,说理透彻,确实可以说,"道理讲得明白,事情说得清楚"。
人物性格和处事方式不好简单评价,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看法。值得肯定的是晏子正直敢言不畏权贵,让人遗憾的是晏子有时过于固执不知变通;值得肯定的是齐景公能听取意见任用贤臣,让人遗憾的是齐景公反复无常优柔寡断;值得肯定的是书中记载的诸多大臣各有所长,让人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明哲保身不敢直言。
清代学者认为《晏子春秋》不是普通著作,而是治国理政的真知灼见。自从有国家治理这件事,就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智慧,不是谁刻意写出来的,而是实际政治经验的总结提炼。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