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之家
贵族之家
伊万·屠格涅夫

贵族之家

伊万·屠格涅夫  

在远离根源多年徒劳无功后,拉夫列茨基回到俄罗斯的家中,决定背弃巴黎空荡荡的沙龙和他轻浮不忠的妻子瓦尔瓦拉·巴甫洛夫娜。回来后,他遇到了丽莎,她是他一个表兄弟的女儿,他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认识了她,她重新点燃了他内心长期窒息的爱的感情。瓦尔瓦拉去世的消息从法国传来,为拉夫列茨基提供了新生活的前景,但一个残酷的转折可能会粉碎他的梦想,并迫使他重新评估自己的计划。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21419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贵族之家》为何会被奉为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屠格涅夫笔下的故事平淡如水,缺乏那种令人喘不过气的张力。贵族青年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爱情悲剧,不过是对当时俄国社会的一个老生常谈的注脚——贵族阶层的腐朽,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幻灭,这些主题在同时代作品中早已屡见不鲜。屠格涅夫的确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深刻的东西。 最让我困惑的是屠格涅夫的写作风格。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描写每一个细节,花园里的每一片树叶,客厅里的每一件摆设,人物的每一个细微表情。这种写法看似精致,实则拖沓。真正的文学大师,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不会沉迷于这种表面的描摹,他们更善于用简练的笔触直指人心。屠格涅夫的文字就像一幅工笔画,精细却缺乏生命力;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是泼墨大写意,寥寥数笔就能让人感受到灵魂的震颤。 更让我失望的是小说中那些说教意味浓厚的段落。屠格涅夫似乎生怕读者看不懂他想表达什么,总要通过人物之口直接点明主题。这种手法实在不够高明。想想看,契诃夫笔下的故事从来不会这样直白地告诉读者该思考什么,他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那种留白的艺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人生的复杂与矛盾。屠格涅夫却像个絮絮叨叨的老师,一定要把道理掰开揉碎地讲给你听。 不过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平铺直叙的风格,可能让《贵族之家》更容易被普通读者接受。它不像《罪与罚》那样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精神承受力,也不像《战争与和平》那样需要宏大的历史视野。屠格涅夫的小说就像一杯温吞的茶,不烫口,也没什么回味,但恰好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在当时广受欢迎的原因吧。 作为一个对俄国文学有着深厚感情的读者,我总是不自觉地用最高标准来要求屠格涅夫。他确实是个优秀的作家,但距离伟大还差那么一步。这一步,就是那种直击灵魂的力量,那种让人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魔力。《贵族之家》给我的感觉就像参观一个精心布置的博物馆,一切都井然有序,但缺少那种令人战栗的真实感。也许,这就是二流作家与文学大师之间那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6448
"幸福不是永恒的,而爱情也不是永恒的。"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57828
拉夫列茨基回到故乡,以为自己能重新开始。他遇见丽莎,以为自己找到了救赎。但命运总是捉弄人,妻子突然归来,粉碎了一切可能。最后他老了,孤独地死去,什么都没剩下。屠格涅夫写得那么真实,让人难受。贵族之家的衰落就像一场缓慢的死亡,谁都逃不掉。我们总以为能挣脱过去,其实谁也逃不开命运的枷锁。这故事让人看清生活的真相,却又无能为力。
2025年08月01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