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商
钱商
厄普顿·辛克莱

钱商

厄普顿·辛克莱  

厄普顿·辛克莱在此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关于1907年华尔街金融恐慌的小说。他讲述了一场由权势资本家“精心策划”引发的金融灾难——这些人根本就是邪恶的化身,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斗垮竞争对手。辛克莱曾说,我们的国家已从根本上腐败——政府、银行、工业体系无不以毁灭他人为己任……辛克莱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果你还不了解他的作品,不妨听听并理解他那“偏执狂”般的洞见……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14877
这本书讲银行里的勾心斗角,写得很用力,但读起来特别累。作者想把金融黑幕都写出来,结果塞了太多数据和理论,故事变得又慢又啰嗦。人物像贴在纸上的标签,看不出真实的人性。说是揭露黑暗,其实更像在说教。我对这类题材本来有兴趣,但读完后只记得大段的经济分析,完全没被故事打动。如果写小说只顾着灌输观点,忘了人物和情节,那还不如直接看财经报道。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3765
2025年第二十本书 看《钱商》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能活得这么理直气壮。书里的那些银行家,明明做着不道德的事,却觉得自己特别正确。他们压榨穷人,欺骗客户,操纵市场,但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错。这让我很困惑。 厄普顿·辛克莱写得太真实了。那些银行家的想法和做法,让人觉得可怕。他们为了赚钱,可以不顾别人的死活。他们制定规则,然后自己打破规则。他们把穷人当成赚钱的工具,但从来不觉得这是错的。这让我想起现实中的很多事情。 书里写了很多普通人被银行坑害的故事。有人因为还不起贷款失去房子,有人因为银行的操作失去工作,有人因为金融骗局失去积蓄。但银行家们还是照样过着奢侈的生活。他们住大房子,开豪车,吃昂贵的食物。他们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成功。 最让我困惑的是,书里写的那些银行家,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他们对家人很好,但对陌生人很残忍。他们可以一边给自己的孩子买昂贵的礼物,一边让别人的孩子饿肚子。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看着书里的描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人会变成这样?为什么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为什么法律管不了他们?这些问题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23147
"金钱就像流水,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懂得放手,反而能汇聚成江海。"——阿瑟·黑利《钱商》通过银行家的抉择与人性考验,展现了财富与人性的永恒博弈。这部金融小说的经典之处,在于它用惊心动魄的银行危机,揭示了比金钱更珍贵的永远是人的良知与底线。当数字成为信仰,黑利提醒我们:真正的"钱商"永远是那些在利益洪流中坚守人性灯塔的人。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2640
24-26📚……第三次翻看还是觉得震撼,合上书页时手指微微发抖。2023年10月15日,手机突然弹出通知"华尔街某投行高管操纵大宗商品价格,最终仅被处以三个月社区服务"。窗外的阳光很亮,照得人眼睛发酸。 银行电梯里永远飘着古龙水味,西装领带们谈论着季度报表。可地下金库的监控盲区,捆钞工人正在反复腱鞘炎发作的手腕。奥格登数钞票时总在算,这些纸质债券相当于多少名童工在东南亚工厂的日夜。 金融城的玻璃幕墙真干净。倒映着领救济粮的队伍,从三个街区外排到这里。玛丽安递出信用卡时突然想起,这张卡的利息够买她侄子的胰岛素了。但她只是沉默地签了字,像所有人一样。 辛克莱写这些事已经过去九十多年。现在银行柜员换成了人工智能,可当系统自动拒绝贫民区贷款申请时,弹出的还是当年那份风险评估表。J.P.摩根大厦前的铜牛雕像被人摸得发亮,牛蹄下面压着2022年的小额投资人联名信。 交易所的电子屏红绿闪烁,数字跳动的速度比急诊室心跳监护仪还快。有人在这串数字里看见别墅泳池,更多人看到被法拍的童年住宅。证券报纸头版登着慈善晚宴照片,角落里服务生正把抗抑郁药拌进香槟。 书中那个抵押房产的老教师,现在可能变成被算法优化的外卖骑手。他摔断腿那天,接单APP推送了新的商业保险广告。而银行APP适时弹出消息:您的信用额度已提升至20000元。
2025年08月01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