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
知书房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
发表书评
这本书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年代显得特别珍贵。通过描写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女性追求独立人格的勇气。作者用很多日常对话和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种种限制。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那段读得特别解气,她宁可单身也不嫁不爱的人。
读着读着就觉得自己太容易妥协了。现在看伊丽莎白坚持自我的样子,真的很受鼓舞。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种不随波逐流的精神永远不过时。中间有些舞会社交的描写有点枯燥,但想到这是200年前女性为数不多的社交场合,又能理解了。
达西一开始傲慢的态度让人生气,后来发现他也在慢慢改变。这种双向成长的感情比其他爱情故事真实多了。看到伊丽莎白最后获得幸福,感觉自己也多了点面对生活的勇气。
人生充满偏见,我们被一代代傲慢的眼光审视。伊丽莎白遇见达西,原本可以简单相爱,却要绕一大圈才能放下成见。奥斯汀笔下的人物总是端着,说着漂亮的客套话,心里满是算计。那种上流社会的虚伪看得人烦躁。爱情本该纯粹,但在这本书里全是门第和财产的考量。读完只觉得憋屈,现实中已经有太多这样的势利眼,何必在小说里再看一遍。所谓的浪漫不过是精心包装的利益交换。
伊丽莎白·班纳特的故事被包装成一场浪漫的胜利,却掩盖了冰冷的现实。她所谓的独立不过是幸运地遇到了一位愿意为爱低头的有钱绅士,这样的际遇对绝大多数女性而言只是虚幻的童话。奥斯汀用机智的讽刺描绘社会,却也在美化阶级鸿沟——达西的财产最终消弭了所有矛盾,这何尝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女性的价值仍旧被捆绑在婚姻市场上,即便贴上"真爱"的标签也难掩其交易本质。我们赞美的"成长故事",不过是一个特权阶级少女与命运和解的自我陶醉。当我们在舞会上为达西的告白心跳加速时,是否忘了那些没能遇见达西的夏洛特们?
在这本书里,伊丽莎白·班纳特一开始对达西先生有偏见。达西先生确实很傲慢。他们之间有很多误会。后来伊丽莎白发现达西其实心地善良。达西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改变了傲慢的态度。他们最终解除了误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轻易判断别人。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可靠。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质。简·奥斯汀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她的描写非常细致真实。
我们这一生,要自己翻开这本书,路过达西的傲慢,路过伊丽莎白的偏见,路过班纳特太太的市侩算计,路过柯林斯谄媚的求婚,路过宾利小姐的虚伪奉承。原以为会遇见真挚的爱情,结果只看到一场精明的婚姻交易。奥斯汀笔下的人物在舞会与茶会间周旋,用机智的嘲讽掩饰内心的算计。当合上最后一页才惊觉,这不过是一个关于门当户对的精致寓言,用优雅的文笔包装着势利的本质。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