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文选
文选
萧统

文选

萧统  

南朝梁萧统编。三十卷。统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天监元年(502)立为皇太子,未及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所以本书又称《昭明文选》。统生而颖慧,博览群书,文思敏锐。招聚文学之士,编纂自先秦到南朝梁代一百三十位知名作家和少数佚名作家的各体文学作品成集,即传世的《文选》。选录先秦至梁初诗文辞赋、史书论赞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五十二篇。按文体分三十八类,包括了先秦以来的重要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提供了资料。唐显庆时李善为之作注,析为六十卷,注文侧重本事、典故、训话,价值颇高,其征引古书达一千六百八十九种,为后人考证、辑佚古籍提供了大量资料。收诗、文七百余首、篇,选收标准受刘勰文学思想影响颇深。起白先秦,止于梁。略古详今,晋、宋以来作品收得较多。分为诗、赋、表、启、赞、论等三十九类。不收经、子,史书也仅收“义归乎翰藻”者。是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许多作品借此保留下来。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38235
从《文选》中读来,那些文字历经千年依然鲜活如初。年轻时只觉骈四俪六太过雕琢,如今重读,才懂得其中蕴藏的生命力是何等澎湃。梁昭明太子选录的这些篇章,不仅是辞藻的盛宴,更是心灵的叩击。读《报任安书》,司马迁的孤愤令人动容;看《洛神赋》,曹植的才情叫人惊叹。这些文字背后,都是一个个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灵魂。 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失意文人写下的篇章。他们仕途坎坷,却将满腔意气化作笔下烟霞。这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显达,而在于能否守住内心的那团火。如今每遇挫折,便想起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慨叹,反而生出几分豪气。文人的风骨,从来都是这样在逆境中淬炼出来的。 读《文选》久了,越发觉得那些古老文字里藏着永恒的智慧。它们就像一面镜子,照见古今人性的相通。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这些文字教会我们:真正的力量,来自内心的澄明与坚守。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7791
乙未暮春,阅《文选》于西窗下,两月乃竟。惟表奏一类,迟回未卒读。昭明选文,义归翰藻,自周秦以逮齐梁,名篇佳什网罗殆尽。每读子建《洛神》、太冲《咏史》,辄觉词采华茂,情思绵邈,千载而下犹能动人心魄。至若议对之文,虽体制庄严,然终觉拘挛少生气,此或时代使然欤?何逊残腊筱堂漫记。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2828
偶然刷到《文选》的推荐,原本以为又是那种艰深晦涩的古籍,没想到随手一翻竟陷了进去。这部南朝梁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集,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园林,三十八类文体错落有致,既有汉赋的磅礴,也有乐府的质朴,更有书启的机锋。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完全颠覆了我对古文选集"板着脸说教"的刻板印象——原来古人选文章也讲究"金句频出",陶渊明《闲情赋》里"愿在衣而为领"的痴想,读来比现代情诗还让人心跳加速。 萧统这人绝对是个隐藏的文艺青年。作为梁武帝长子,他放着好好的帝王术不学,偏要带着"竟陵八友"搞文学沙龙。看他选录的《古诗十九首》,尽是"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样的羁旅之思,完全不像正统皇家该推崇的题材。更绝的是他给屈原作品单列"骚"体,这操作简直像现代人为小众音乐设立独立榜单。我在《答湘东王求文集书》里发现个细节:萧统说自己"监抚余闲,居多暇日",这哪里是储君口吻,分明是文艺青年的凡尔赛。 读《文选》最过瘾的莫过于玩"古今对照"。班固《两都赋》里描写长安西市"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不就是今天的CBD商圈分区?左思《三都赋》中吴都的"楼船举帆而过肆",活脱脱苏州河漕运的古代版。最绝的是读到李斯《谏逐客书》"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突然想起某互联网大佬的"生态化反"理论,原来两千年前的公关文早已玩透这套话术。这种跨越时空的默契感,比看穿越剧还带劲。 现代人总说"文无第一",但萧统偏偏搞了个文学排行榜。他把赋体放在卷首,诗类反倒居次,这种排序暴露了南朝人的审美趣味——就像现在把商业大片放在艺术片前头。不过最让我佩服的是他的"破坏性创新",敢把贾谊《过秦论》这种政论文和司马相如《子虚赋》并列,相当于把社论和小说混编,这种编排逻辑放在今天都能气死教科书编辑。但恰恰是这样的任性,让建安七子的慷慨悲歌与六朝骈文的绮丽纤秾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最近在读许倬云的《万古江河》,发现书中引用的《文选》材料竟有二十余处。突然意识到这部选集就像文化的基因库,王粲《登楼赋》里的乡愁,鲍照《芜城赋》中的兴衰,其实都沉淀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前两天听戴建业教授讲《洛神赋》,他笑称曹植要是活在当代,绝对能靠"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比喻当上广告公司创意总监。这种古今对话的乐趣,正是《文选》历经千年仍散发魅力的秘密。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杜甫要教儿子"熟精文选理"。这部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选集,既有《报任安书》的血性,也有《归去来兮辞》的通透,更藏着《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叛逆。萧统在序言里说"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其实何尝不是对所有创作者的提醒:真正的经典永远在追问人性本质。当我读到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时,手机正好弹出航班取消通知,突然就懂了什么叫"古今同一慨"。或许这就是经典的魔力——它总能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给你一个跨越千年的拥抱。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1043
有很长时间没有读过像《文选》这样纯粹的古籍了,偶然在某位研究古典文学的博主那里看到推荐。翻开第一页就有种久违的熟悉感,那些文字像老友重逢般亲切。 以前读"文选烂,秀才半"这句话时,以为只要熟读就能考取功名。后来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很多人觉得古文没用,认为读这些不如学点实用技能。但真正读进去后,发现这些文章里藏着古人最珍贵的智慧。 读到《报任安书》时,司马迁那种忍辱负重的气节让人震撼。他可以选择一死了之,却选择完成《史记》。这不是简单的坚强,而是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现代人遇到挫折总想放弃,却很少思考坚持的意义。 《出师表》里诸葛亮"鞠躬尽瘁"的态度更值得深思。现在的人太计较得失,做点事就要立刻看到回报。但古人懂得,有些事情需要时间才能显现价值。就像读书,看似无用,却能在关键时刻给人力量。 《文选》里收录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好文章。读这些文章最大的感受是,它们教会人如何思考。现代信息太多,但很少能引发深度思考。这些古文虽然难懂,但每读一遍都有新收获。 特别注意到《陈情表》中李密对祖母的感情。现在的人常说忙,没时间陪伴家人。但古人连做官都要先尽孝。这种价值观在今天看来尤为珍贵。我们获得了更多物质条件,却丢失了最根本的人情味。 读《文选》的过程很慢,因为要反复琢磨字句。但正是这种慢,让人有机会真正理解古人的思想。快节奏的生活中,这种慢读反而成为难得的享受。每篇文章都像一面镜子,照见现代人缺失的东西。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4377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