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71967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这部跨越三十余年的鸿雁传书,不仅是研究曾国藩思想的第一手资料,更是一部融合儒家处世哲学与经世致用的生活教科书。每每展读,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位"中兴第一名臣"的处世智慧与人格魅力。 曾国藩一生奉行"拙诚"二字,在家书中反复强调"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他深信"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这种对勤奋的执着追求,在当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尤为可贵。读他的家书,常有一种被鞭策的感觉,仿佛看见一位严厉又慈祥的长者,在耳边谆谆告诫:人生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 《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曾国藩将这种自省精神发挥到极致。他在家书中详细记录自己的过失,甚至将日记寄给家人监督。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令人肃然起敬。记得他在信中写道:"近来每日记过,总觉过失丛集,竟无一是处。"这种直面缺点的勇气,比那些自诩完美的人更显真实可贵。 曾国藩特别重视"恒"字,认为"有恒为成功之本"。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凡人作一事,须全副精神专注于此,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这让我想起现代人常患的"三分钟热度"病。曾国藩的恒心之道,对治这种浮躁病可谓一剂良方。他用三十年的坚持证明:平凡人通过持续努力,也能成就非凡事业。 《大学》讲"格物致知",曾国藩则提出"耐"字诀。他认为读书做事都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他在家书中写道:"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这种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进取的精神,正是当代年轻人最需要学习的品质。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强调"谦"字的重要性。他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这与《周易》"谦卦六爻皆吉"的思想一脉相承。他告诫子弟:"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得天下皆是好人。"这种宽厚待人的胸襟,在如今这个充满戾气的网络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最令人动容的是曾国藩的"悔"字精神。他在家书中坦言:"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这种将挫折视为成长契机的智慧,突破了传统"胜者为王"的思维局限。读他的悔过书,常让我想起自己的种种过失,进而产生改过自新的勇气。 曾国藩的家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真挚的情感。他对子弟的期许、对家族的担当、对国家的忠诚,都渗透在质朴的文字中。这种文风与他"结硬寨,打呆仗"的务实作风一脉相承。读他的家书,就像在聆听一位智者的心声,既有严厉的训诫,也有温暖的关怀。 《孟子》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国藩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从"笨小孩"到位极人臣,他的逆袭之路证明:普通人通过持续修炼,也能成就非凡人生。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曾国藩家书中那种"日日用功,不求速效"的智慧,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掩卷沉思,曾国藩的家书不仅是写给家人的私信,更是一部关于如何做人的公开课。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成功不在于天赋异禀,而在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不在于一时的辉煌,而在于持续的成长。这种朴素而深刻的道理,穿越时空依然熠熠生辉。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2084
道德文章千古事,功业勋名半世求。一部《曾国藩家书》,写尽人间治学为官之道,道破世事沉浮之理。翻开这些泛黄纸页,仿佛看见文正公在湘乡老宅的油灯下,一笔一画将半生心血凝成墨迹。这些写给子弟的家常话,竟成了晚清乱世中最亮的明灯,照亮后世百年。 初读家书时,只道是寻常训诫;细品之后,方知字字皆含机杼。曾国藩在太平军势如破竹之际,以一书生领兵,十年鏖战,终成中兴名臣。而这家书中所载,正是他淬炼出的处世真经。 开卷便见"立志"二字。文正公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他自己便是典范。早年七次会试落第,仍日夜苦读;初入翰林,便立志做"第一等人物"。这等坚韧,令我想起他在靖港兵败时,三次投水自尽被救,仍能重整旗鼓。家书中那些劝弟侄勤学的絮语,背后是血与火淬炼出的生存智慧。 最令人叹服的是他写"恒"字的功夫。"每日楷书写日记,终身不间断",这般毅力,今人望尘莫及。家书中记载他即使在军务最繁忙时,仍坚持读书写字,甚至规定自己"每天看十页史书,读十页诗文"。这种把修身养性融入骨髓的功夫,比那些轰轰烈烈的战功更显难得。 读至治家篇,尤见真章。曾国藩官至总督,仍嘱咐家人"不可忘本"。他给夫人写信,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从给仆人发工钱到子弟读书进度,处处显露出传统士大夫的持家之道。最动人的是那些生活细节:叮嘱弟弟要早起,告诫儿子要节俭,甚至操心侄女的婚事。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他硬是为家族筑起一道精神围墙。 掩卷沉思,这家书最珍贵处,在于将儒家理想化为日常实践。曾国藩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行的生活准则。他写"早起"、"静坐"、"读史"这些小事,实则是在乱世中守护文明的薪火。今日重读,那些关于"耐烦"、"有恒"的嘱咐,依然能让人在浮躁社会中找到定心石。 文正公家书,非独曾氏传家宝,实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产。当今年轻人若能得其百分之一精髓,何愁事业不成?那些沾着墨香的家常话,穿越百余年光阴,依然在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往往藏在最朴素的坚持里。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9634
《曾国藩家书》中"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一句,道尽人生成败要义。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121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3368
读曾国藩家书时,结合易经和道德经来看,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曾国藩的处世之道和天道运行的规律很像。天道讲究平衡,万物相生相克。人道却总在打破平衡,需要不断调整才能维持秩序。 曾国藩在家书里反复强调勤俭持家,这个道理和易经中"节"卦的思想一致。节卦讲的是节制欲望,控制消耗。曾国藩要求家人节俭,其实就是通过人为干预来减缓家族能量的损耗。一个家族就像一个小系统,如果不加约束,很快就会因为铺张浪费而走向衰败。 他教导子弟要早起、要勤学,这些要求看似简单,其实是在建立一种秩序。早起代表对时间的尊重,勤学代表对知识的积累。这些都是逆熵的行为,需要持续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就像一个人要早起,就必须在前一天早睡,这就是一种能量的重新分配。 曾国藩在官场上的做法也很值得琢磨。他提倡"拙诚",看似吃亏,实则符合天道。天道是公平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他用最笨的办法带兵打仗,用最老实的方式处理政务,反而取得了最大的成功。这就像易经里的"谦"卦,表面示弱,实则积蓄力量。 他对子弟的教育特别注重品德的培养。品德好比是系统的防火墙,能防止能量无序流失。一个人如果品德败坏,就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短期内可能获利,但长期来看必然导致系统崩溃。曾国藩深谙此理,所以把修身放在第一位。 曾国藩家书里还提到很多具体的治家方法。比如如何管理仆人,如何安排家务,这些细节都很重要。管理一个家和管理一个国家道理相通,都需要建立合理的秩序。秩序一旦建立,就能自动运转,不需要额外耗费太多能量。 他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也很高明。既不卑不亢,又懂得审时度势。这就像易经中的"巽"卦,随风而动却不失根本。他教导子弟要懂得变通,但又不能违背原则。这种处世智慧至今仍然适用。 曾国藩特别重视家族的长远发展。他明白任何系统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败。所以要通过教育后代、积累德行来延缓这个过程。家书就是他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也是维持家族能量的重要手段。
2025年07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