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
许仲琳

封神演义

许仲琳  

《封神演义》,俗称《封神榜》,又名《封神传》、《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是明代许仲琳(有争议)创作的长篇小说,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故事由商纣王题诗调戏女娲、苏妲己进宫魅惑纣王开端,以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的中国历史为背景,描写了商朝与周朝的对抗,以及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法、破阵封神的故事,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做结尾。情节融合了当时的史实人物和神话人物,包括人类、道士、神仙和各种妖精,情节虚实交错,奇幻色彩浓厚,塑造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97496
神魔斗法,权谋交织,古韵犹存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979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8929
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的谱系中,《封神演义》始终是个令人又爱又恨的矛盾体。这部号称"演义商周革命"的巨著,以其光怪陆离的神魔斗法吸引着历代读者,却也在叙事逻辑与思想深度上暴露出惊人的缺陷。当姜子牙手持封神榜的身影在文坛游荡六百年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文学经典,不如说是民间话本的集大成者。 翻开泛黄的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令人眩晕的神魔大乱斗。许仲琳显然深谙市井观众的猎奇心理,雷震子肋生双翅、哪吒三头六臂的设定确实夺人眼球,但细究之下,这些看似精彩的斗法描写实则千篇一律。就像街头艺人反复表演的戏法,初看惊艳,再看便觉乏味。更令人遗憾的是,作者对道家"斩三尸"的玄妙理论,最终都沦为了法宝比拼的装饰品。 人物塑造的扁平化堪称灾难。除了哪吒剔骨还父的片段稍显血肉,多数角色不过是贴着神魔标签的木偶。姜子牙作为主角,其形象之单薄令人震惊——这位"八十遇文王"的传奇谋士,在书中竟像个四处化缘的游方道士。当文王吐子变成肉饼这样的情节出现时,我们看到的不是命运的残酷,而是作者对血腥场景的病态迷恋。 最致命的硬伤在于思想性的贫瘠。所谓"成汤气数已尽"的天命观,不过是给暴力革命披上神话外衣。比干挖心、伯邑考遭醢等惨剧,在作者笔下都成了论证天命的道具。这种对暴力美学的沉迷,让整部作品充斥着令人不适的嗜血气息。难怪胡适批评其"思想浅薄",鲁迅更直指其"妖妄"本质。 不过公允地说,书中对"法宝"体系的构建确实影响了后世创作。《西游记》里的金刚琢、《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都能看到《封神演义》的影子。但当我们读到"老子一气化三清"这样生硬的道教宣传时,仍不免为这种赤裸裸的教义植入感到尴尬。 掩卷沉思,这部百万言巨著给我的震撼,竟不如太乙真人那句"哪吒非俗子"的判词来得深刻。或许正如黄裳在《九阴真经》中所悟:最高明的神话,终究要回归人性。而《封神演义》最可悲之处,就在于用满天神佛遮蔽了人间烟火。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4862
“成汤气运黯然,当失天下;凤鸣岐山,西周已生圣主。”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6484
神通斗法,妙趣横生。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