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呻吟语
知书房
呻吟语
吕坤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6
发表书评
这书有啥用?全是废话。
《呻吟语》这部书,读来总叫人半懂不懂。吕坤这人,思路倒是清晰得很,偏要把人生道理揉碎了说,像在跟人打哑谜。他那些格言警句,乍看明白如话,细想又觉得话里有话,字缝里都能挤出两重意思来。注释家们也是各说各话,有的咬文嚼字,恨不得把每个虚词都考据出祖宗八代;有的又过于穿凿,硬要在寻常话里挖出微言大义。最恼人的是那些明刻本,错字连篇不说,还常常把关键处的文句刻得面目全非。我常想,读这种书就像在雾里看花,明明知道花在那里,可就是看不清花瓣有几片。注释本里汪基的《辑要》还算靠谱,但也不免带着宋明理学的腔调;今人译本倒是通俗,可又失了原文那种欲言又止的韵味。读着读着,愈发觉得古人说话怎么总爱绕弯子,莫非真话都犯忌讳?
古人读书为明理,今人读书为名利。古时圣贤教导我们修身养性,现今世人却只想着升官发财。《呻吟语》这本书写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但越看越让人感到困惑。
书中说为人要正直诚实,可现实中圆滑世故的人反而混得更好。书中强调要安贫乐道,但如今没钱没势连说话都没人听。这些道理看起来都对,可放在今天这个社会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书里提到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现在还有几个人当真?老板和员工的关系,难道不是谁给钱谁就是老大?父子之间也常常为了财产反目成仇。《呻吟语》把人性想得太好,把社会想得太简单。
书中那些修身养性的方法,放在现在更像是自我安慰。别人都在拼命往上爬,你却在原地打坐参禅。别人都在拉关系走后门,你却还在坚持什么原则底线。这样下去,吃亏的只会是自己。
看着书上那些大道理,再看看现实中的种种乱象,真是让人不知如何是好。到底该坚持书上的道理,还是该顺应现实的环境?这个问题实在让人想不明白。
"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呻吟语》中的这句箴言,恰如暗室一灯,照见吕坤对人性的深刻体察与温厚襟怀。这部晚明思想家的语录体著作,以简练如金石般的文字,将儒家修身之道锻造成可佩可践的人生指南。书中对世态人情的剖析,既似老吏断狱般犀利,又带着郎中望闻问切的慈悲,在四百年的光阴流转中,始终保持着唤醒迷途者的温热。那些关于治学、省身、处世的格言,不是高悬的道德训诫,而是可以种在心田的智慧种子,在当代人焦虑的精神荒原上,依然能长出让人安身立命的绿荫。
人生最迷茫时翻开《呻吟语》,原以为能找到些处世良方,却愈发觉得这世间的道理像雾里看花。吕坤用半辈子参透人情冷暖,将那些处世之道写得通透,可我年近三十,既做不到他说的"忍"字当头,又学不会"静"字修身。明知争强好胜徒增烦恼,却总忍不住要在职场上较个高低;晓得患得患失最伤心神,偏生对每段感情都斤斤计较。书里说"心要如止水",我的心思却总像烧开的滚水,咕嘟咕嘟冒个不停。有时觉得古人智慧真是了得,三言两语就点破迷津;转念又怀疑这些道理放在今天是否还适用?毕竟现在的人心,可比明朝那会儿复杂得多。但夜深人静时重读,那些句子还是会突然戳中内心,让人忍不住在书页边上写满批注。这大概就是经典的魔力吧,既让你困惑,又让你在困惑中慢慢看清自己。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