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
袁黄

了凡四训

袁黄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岁,写给儿子的家训,是中国一本著名的劝善书。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成书缘起作者在考科举之前认识了云南孔姓占卜师,孔先生帮他算出三场考试名次。结果次年赴考,三场都正确。让袁黄吓得半死。后孔先生又说,袁黄的功名将止于贡生,官至四川的一个县令,五十三岁时寿终正寝,无子。袁黄接受孔先生之建议,放弃医学,继续科举。因此认为宿命不容改变。37岁时遇见云谷禅师,透过云谷禅师教导积德行善并且传授准提咒,训练清净心与慈悲心,解说命运如何掌握在自身,宿命可以改变,于是自号了凡。从此积极为善助人,改过迁善,修正观念,不仅未于53岁寿终,且生下二个儿子,并于69岁那年写下《了凡四训》,最终寿命至74岁。《了凡四训》正是袁了凡要给儿子的家训。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21377
在书局反复翻阅《了凡四训》,旁人常着眼于袁了凡修身积善的处世之道,我却更叹服其对待命运的超然态度。直面命数的桎梏,却仍克己向善,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清醒最为难得。世人多寄希望于神明庇佑,他却以实证精神破除宿命谶语,在明代的语境下尤显珍贵。训子之言看似平实,细读却见智者在命运枷锁中突围的智慧,这种带着镣铐起舞的人生哲学,至今读来仍觉振聋发聩。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8890
"命自我立,福自己求"——《了凡四训》用一场个人命运的修行实验,为每颗躁动不安的现代心灵开辟了破茧重生的精神路径。这部明代家训以平实笔触解构宿命论的桎梏,在科举仕途的叙事外壳下,藏着对现代人依然有效的生命密码:当我们把道德的尺度归还给心灵,命运就变成了可以重新编程的开放式文本。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9124
中华文化修身养性经典中的明珠《了凡四训》作为改变命运的教科书名副其实。这本书讲了一个普通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在中国古代劝善书中,《了凡四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至今仍在印刷。这本书的道理很简单但很管用。 读完觉得作者袁了凡真有智慧,他把复杂的人生道理说得这么明白。书里讲的都是大实话,没有虚头巴脑的东西。每句话都像在敲打我的脑袋,让我清醒过来。最厉害的是他把改命的方法一步步写清楚,谁照着做都能见效。 书里说的立命之学特别打动我。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个道理我以前半信半疑。但袁了凡用自己的一生证明这是真的。他原本的寿命、官位、子嗣都被算定了,但他通过行善积德全都改变了。这说明人的努力真能创造奇迹。 改过之法这部分很实用。他说要每天反省,从心上改起。我试着照做后发现确实管用。以前总抱怨别人,现在学会先找自己的问题。积善之方讲得最详细,说做好事要真心实意,不能为了好报才做。我现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伸手,感觉整个人都变得积极了。 谦德之效这个道理最让我服气。袁了凡说人越谦虚福气越大。我以前总爱显摆自己懂的多,现在学会多听别人说。果然发现身边愿意帮我的人变多了。书里每个道理都像在给我指路,让我知道该怎么往前走。 明代高僧云谷禅师说这本书是改命宝典。他看过袁了凡的八字,说这人本该短命无子,但行善积德改变了命运。这个故事让我相信书里说的都是真的。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61137
当袁了凡在明朝万历年的油灯下提笔时,他大概不会料到那些写给儿子的家训会照亮四百年后的心灵暗巷。这部诞生于科举枷锁与宿命论桎梏中的小册子,用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重阶梯,凿穿了 determinism 的厚壁——原来命运并非朱笔御批的铁卷,而是可以被善行重新编程的活水。书中那些被现代人视为鸡汤的句子,藏着惊人的心理学先见:每日功过格的记录法暗合认知行为疗法,未论行善先须改过的排序,分明是创伤修复的底层逻辑。 我在人生低谷时偶然翻到"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纸页间的墨香突然有了镇痛作用。这个被当代成功学过度包装的文本,本意不过是父亲教孩子如何与无常共处的备忘录。当硅谷精英用算法预测人生轨迹,当年轻人用星座解释职场挫折,了凡的朴素智慧反而显出锋利——他早看透所谓改命,不过是把向外索取的手转为向内修行的镜。那些被印在手机壳上的金句,其实在说:真正的转运珠,从来不在庙堂的签筒里,而在你此刻选择善意的一念之间。 最吊诡的是,当现代人用吸引力法则追逐了凡描述的福报,却忘了书中最重要的提醒:行善而心不着善。就像试图用GPS定位彩虹,越是执着于结果,越偏离修心的本意。这本小书始终沉默地提醒着我们:在焦虑贩卖盛行的时代,最朴素的真理往往被镀金的话语掩埋最深。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5158
改命之法,行善为本。
2025年07月05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