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丹阳记
丹阳记
山谦之

丹阳记

山谦之  

城镇志。南朝宋山谦之撰。一卷。丹阳,治今江苏南京。此书分建置沿革、山川、名胜古迹三门,含疆域、分野、镇市、坊里、街巷、桥梁、陵墓、碑碣等目。以地理风俗为主,记各县山川古迹尤详。 是书体例简明,为南京地区早期地方志书。宋佚。清王谟 《汉唐地理书钞》有辑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65753
读《丹阳记》时,那种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的感觉特别强烈。这部看似记述炼丹之术的典籍,实则暗藏着一套完整的宇宙运行法则,与道德经所言"道法自然"的智慧遥相呼应。炼丹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对抗熵增的仪式。 炼丹师们在鼎炉中构建的那个微观世界,正是对天道运行的精妙模拟。他们将铅汞等物质置于密闭空间,通过火候的调节创造出一个暂时的低熵环境。这让我想到现代物理学中的耗散结构理论——只有持续输入能量,才能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炼丹术士们早在千年前就悟出了这个道理,他们用炭火这个外部能量源,试图在鼎中逆转物质的自然衰变过程。 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对"丹转九还"的描述。每一次升华、凝结的循环,都像是生命在对抗时间流逝的顽强尝试。这与《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何其相似。炼丹师们相信,经过足够次数的纯化,普通金属也能获得不朽的特性。这种执着背后,是人类对突破自然规律的永恒渴望。 但最发人深省的是书中隐含的警示:任何逆天而行都需要付出代价。那些记载炼丹失败的案例,仿佛在提醒后人——人为创造的秩序终究敌不过自然熵增的力量。就像现代人追求长生不老的各种尝试,最终都不得不面对生物学极限的残酷现实。 《丹阳记》最珍贵之处,在于它展现了中国古人探索自然规律的独特路径。他们不是冷冰冰的观察者,而是带着对生命的深切关怀投入实践。这种将理性认知与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智慧,在当下这个科技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每次重读,都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思想共鸣,让人不禁思考:我们今天对科技的狂热追求,是否也像当年的炼丹术一样,在试图完成某种不可能的永恒命题?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94295
从《丹阳记》中读来,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觉得其中记载的史实可靠。人总是很难找到比地方志更详实的资料,其中关于丹阳郡的沿革确实在史料匮乏的时期提供了重要线索。或许这就是地方志的价值所在。想到郦道元的《水经注》与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确实六朝时期在地理志方面成就突出。从文中,能看到六朝风物,也能理解作者考据的严谨。只是这些记载难免有缺失,能理解其局限,毕竟年代久远。虽是地理著作,也可以结合历史研究相互印证,补充史料不足,厘清地域变迁的脉络,获得新的认识。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9834
《丹阳记》可信度存疑,需核实史料出处。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7146
《丹阳记》在六朝地志中独树一帜,多数读者惊叹于其对建康宫阙的精细描绘,我却更留意其中市井生活的生动记录。帝王将相的辉煌固然耀眼,但寻常巷陌的烟火气更能展现一个时代的真实风貌。这部作品可贵之处在于,它没有沦为单纯的舆地手册,而是以史家的眼光捕捉了都城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读那些关于酒肆歌坊的记载,仿佛能听见一千多年前的市声喧嚣,这种跨越时空的现场感,正是其价值所在。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85447
在最迷茫的时候翻开《丹阳记》,又一次明白历史不过是无数人的挣扎与妥协。葛洪花了二十年炼丹修道,最终也没能成仙,我今年三十了,知道世事无常,却还是放不下功名利禄。我不想活得那么功利,又做不到像隐士一样清心寡欲。我估计要等到五六十岁才能真的看开这些事,不然日子也太难熬了,这可能就是书中说的凡人的执念吧。书里的故事都很真实,每个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