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投笔肤谈
投笔肤谈
何守法

投笔肤谈

何守法  

中国明代军事理论著作。著者署为西湖逸士,似即为撰音点注的明代浙江人何守法,身世及生卒年不详。现存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弘锡堂刊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译注本。本书分上下卷,共13篇,以示“仿《孙子》之遗旨”(西湖逸士《投笔肤谈引》)。本书大体按所述问题在战争指导中所处的地位,次第排列。每篇又分为题解、原文、注解、注音和批评5部分。 “题解”阐述该篇的主要内容,指明与其他篇的内在联系, “注解”用于解释“原文”,且附有大量战例加以佐证。计上卷《本谋》第一、《家计》第二、《达权》第三、《持衡》第四、《谍间》第五、《敌情》第六;下卷《军势》第七、《兵机》第八、《战形》第九、《方术》第十、《物略》第十一、《地纪》第十二、《天经》第十三。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11262
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中,一位不知名的书生放下毛笔拿起战刀时,可能不知道他写的兵书会在四百年后依然有用。《投笔肤谈》这部诞生于战火中的军事著作,用二十八篇短文讲透了打仗的道理。书中把战争分为"本谋"和"达权"两部分,就像现代战争理论中的战略和战术。书里提出的"先计后战",到现在还是军事学校教的第一课。 当现代商战专家研究竞争策略时,当企业管理者学习危机处理时,都会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书里说的"知彼知己"不只是战场上的要求,也是现在做生意的基本功。那些被当成古文背诵的句子,其实是古人用鲜血换来的经验。书上写的"兵贵精不贵多",到现在还是特种部队的训练标准。书上说的"虚虚实实",现代情报战还在用这个方法。 这本书最厉害的地方是把复杂的战争说得简单明白。书上没有废话,每句话都能用在实战里。从古代将领到现代军官,打仗的人都知道这本书的价值。书里讲的不只是怎么用兵,更是怎么动脑子。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3069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44319
翻开《投笔肤谈》,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气息。当你在战场上犹豫不决时,它会告诉你:"兵贵神速",却对士兵的血肉之躯视若无睹;当你面对强敌时,它冷冰冰地抛出"避实击虚",仿佛战争只是棋盘上的游戏;当你渴望理解战争本质时,它只会重复"知己知彼",这种陈词滥调连三岁孩童都能倒背如流。 更可笑的是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句子:"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像极了街头算命先生的套话,"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暴露出赤裸裸的功利主义。何时何地翻开这部"兵学经典",扑面而来的都是冰冷的算计与虚伪的道德说教。 几乎每个读《投笔肤谈》的人,都会被它道貌岸然的外表所欺骗。这部著作最令人作呕的,是将杀戮包装成智慧,把残忍美化为艺术。它见证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僵化与堕落,也让我们看清了某些所谓"兵法智慧"背后的冷酷与野蛮。当现代人还在膜拜这些沾满鲜血的"智慧"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文化遗产,真的值得传承吗?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6191
谋略在胸,笔定乾坤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5866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充满兵家智慧的古书了,是在常看的军事历史频道偶然看到的推荐。 "兵贵精不贵多"这句话,以前只觉得是说士兵要训练有素。现在才明白,这背后是深刻的用兵哲学。现代职场总在鼓吹人多力量大,团队要不断扩张,但真正关键时刻能解决问题的,往往就是那几个人。 书里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以前工作总被人牵着鼻子走,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发现,真正厉害的人都是主动创造局面,而不是被动应付。这就像打仗,不能老是被敌人调动。 读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时特别有感触。现在的商业环境变化太快,死守一套方法根本行不通。必须像水一样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但很多人还是固步自封,最后被淘汰。 最让我思考的是"知己知彼"这个道理。以前总觉得只要做好自己就行,现在发现不了解竞争对手,不了解市场,根本没法生存。这就像打仗,光知道自己军队的情况远远不够。 书里还讲"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意思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找机会战胜对手。很多年轻人急着证明自己,反而容易犯错。稳扎稳打才是长久之计。 这些道理放在今天依然适用。职场如战场,不是要你算计别人,而是要懂得保护自己,把握机会。古人的智慧经过几千年考验,简单直接,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成功学实用多了。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