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兵要
兵要
诸葛亮

兵要

诸葛亮  

三国蜀诸葛亮作。据记载,诸葛亮著有《兵法》等军事著作,但大都已失传。此《兵要十则》,是流传下来的一些片断、载于《诸葛亮集·文集》。它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诸葛亮以法治军的思想以及战法中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21281
不少读者初览《兵要》辄觉其理法幽深,文辞简奥,往往不得要领。此中缘由,实与文本性质及阅读方法密切相关。考此书本为古代军旅实务之记录,既属实用文书,则必杂当时行伍切口、兵家术语,一如《尚书》之涵纳方言。今人读来艰涩,非文本之过,乃时代悬隔使然。 读秦汉以前兵书,须明其特殊语境。昔年太炎先生论读古书须"识字在先",此理于兵家典籍尤甚。《兵要》中"锋刃相拨谓之喋血"、"阵脚动摇谓之蹶"等语,今人视若天书,实则皆是当时营中通行口语。汉简所载"斥候""踵军"等词,今之读者若不借《说文》《释名》等小学著作,终难得其真义。余尝见军事史家考证,书中"卷甲而趋"一语,非谓卷折铠甲,实指轻装疾行,此等细微处尤需训诂功夫。 兵书之难解,更在其思维范式。古人论兵重"势"而轻"形",言"奇正"而讳"虚实",与现代军事理论大异其趣。譬如《兵要》论"形人而我无形",非谓隐形匿迹,实指通过佯动诱敌暴露部署。读此类文字,需以围棋喻兵势,借书法悟阵形,方得古人运思之妙。昔年李靖读《握奇经》,三日不悟"天衡地轴"之说,后观星象忽有所得,此即读兵书必具的跨界思维。 余以为读《兵要》如观青铜鼎彝,初觉锈迹斑驳,待刮磨辨识,方见器形纹饰。当代读者若能以考古心态,参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诸书互证,辅以出土简牍印证,自可渐入堂奥。兵书之读,贵在"不求甚解"与"字字计较"间把握分寸,既不可穿凿附会,亦不当望文生义。若得此法,则《兵要》非但可读,更可于字里行间,窥见冷兵器时代金戈铁马的呼吸韵律。
2025年06月28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7325
《兵要》这本书的问题在于它把军事理论说得太简单了。它总是用一些大道理来解释战争胜负,却忽略了战场上最实际的细节。书里反复强调将领要"智勇双全",但具体怎么培养这种素质却只字不提。这种空泛的说教对真正带兵的人毫无帮助。 最让人失望的是,这本书对士兵的处境几乎只字不提。它只顾着讲将领该怎么指挥,却完全不考虑士兵在战场上面对的真实困难。士兵是人不是工具,但书中完全把士兵当成数字来计算。这种态度让人反感。 书中的战例分析也很成问题。它总是挑选那些成功的战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对失败的原因避而不谈。这种做法让整本书显得很不客观。真正的军事理论应该包括失败的教训,而不是只讲成功的故事。 书里还经常引用古代兵书的话来装点门面,但这些引用和实际内容常常对不上号。这种生搬硬套的做法让整本书显得很做作。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7077
翻阅《兵要》时总忍不住掩卷长叹,这部军事典籍被太多人当作冷冰冰的战术手册,而我却读出了更深的意味。诸葛亮写下的不仅是行军布阵之法,更藏着一位丞相的苦心孤诣。那些看似刻板的军令背后,是对士卒性命的珍视,是对"止戈为武"的终极诠释。今人读兵书多求奇谋巧计,却忘了最打动人的,恰恰是这份对生命的敬畏。在杀伐之术中读出了仁心,这或许才是《兵要》留给后世最珍贵的遗产。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9778
读《兵要》时总忍不住想问:这真的不是现代成功学披着古典军事的外衣吗?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用兵之道,放在今天职场厮杀中竟显得如此油腻。当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论述"将者智信仁勇严"时,我眼前浮现的却是写字楼里那些把KPI当军令状的部门总监。 书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现实是连外卖软件都在用大数据分析我的消费习惯。古人靠着烽火台传递军情,我们却被算法困在信息茧房里。那些精妙的排兵布阵,在无人机时代就像用算盘破解区块链般荒诞。最讽刺的是书中强调"兵贵神速",而现代人连等三秒的红灯都焦躁不安。 作者反复强调"令行禁止"的治军之道,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当代年轻人对996的军令状越来越抵触。那些被夸耀的严明纪律,在弹性工作制面前就像出土的青铜器——珍贵但不再实用。书中说"赏罚分明",可如今连年终奖都成了老板画的大饼。 最让我不适的是那种将人工具化的冰冷视角。"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的温情包装下,分明是把血肉之躯当作战场消耗品。现代企业学这套时,给员工塞再多的零食饮料也掩盖不了把人当螺丝钉的本质。书中教将领要"静以幽,正以治",可现实中那些学《兵要》的管理者,往往把"幽"变成了PUA,把"治"演绎成职场霸凌。 当读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时突然惊醒:这不就是现代职场最厌恶的"野路子"吗?那些被歌颂的将在外自主决策,在今天很可能变成项目失控的灾难。书中推崇的随机应变,在审计流程面前就是妥妥的违规操作。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外卖骑手正为超时罚款狂奔。忽然觉得《兵要》从未远去,它只是脱下了铠甲,换上西装继续在人间布阵。那些古老的权谋,正以更精致的方式在写字楼、在会议室、在钉钉消息里复活。我们都在无形中成了这部兵法的实验品,不同的是,古人还能"功成身退",而我们连退出键都找不到。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2889
诸葛亮的《兵要》在古籍堆里显得格外刺眼,翻了三遍仍觉得云里雾里。那些所谓"五行相克""奇正相生"的道理,讲得玄之又玄,像是故意让人看不懂。兵书读了不少,唯独这部让人挠头——到底是古人真靠这些打仗,还是后人过度解读?我盯着那些晦涩的句子发呆,忽然觉得这书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总想从只言片语里挖出大道理的执念。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