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尉缭子
知书房
尉缭子
尉缭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9
发表书评
有人读《尉缭子》看到治军用兵的方略,有人学到运筹帷幄的智慧。我翻开这本书,感觉像在听一位老将军讲述实战经验。他告诉我要冷静分析形势,要懂得变通,也要坚守原则。这本书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用具体的例子教你如何应对复杂局面。古代军事家的智慧至今仍然实用,特别是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现代社会中。读这本书让我明白,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保持清晰的头脑和坚定的意志。
兵家典籍立派者众,《尉缭子》在台灯下已翻了三遍。常人往往盯住"刑上究、赏下流"的治军铁律,我却总在"兵者凶器"的警告前驻足。战国烽烟里能看透战争本质,比后人喊止戈为武早了千年。而今重读"慎战"之诫,犹见血书中浮现金箔,闪耀着最朴素的军事智慧——这正是今人最易遗忘的。将帅多好谈必胜之法,殊不知最先要明白为何而战。
看完《尉缭子》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古人很务实。他们早就明白打仗不能光靠热血和口号。军队要有严格的纪律,士兵要服从命令。他们知道人性有弱点,所以制定详细的军规来约束士兵的行为。他们用赏罚分明的方法让士兵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他们的想法很实际,知道空谈仁义救不了国家。只有把规矩定好,才能让军队有战斗力。他们不指望士兵天生就勇敢忠诚,而是用制度来保证军队的纪律。这种做法现在看还是很管用。打仗不是请客吃饭,光靠道德感化不行。古人早就看透了这一点。
最近读《尉缭子》,感觉这本书让人很困惑。它讲了很多打仗的事,但又好像不只是讲打仗。有人说这是兵书,有人说这是讲治国,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书里讲了很多打仗的道理。比如要赏罚分明,要有纪律,要懂得用兵。这些道理听起来都对,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如果完全按照书里说的做,会不会太冷酷了?打仗的时候确实要这样,可是平时呢?
书里还说要重视农业,要节约粮食。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是又说到要严格控制百姓,这让我很困惑。治理国家难道只能靠严厉的手段吗?这样百姓会过得开心吗?
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书里对将领的要求。既要勇敢,又要冷静;既要仁慈,又要严厉。这太难做到了。现实中真的有人能成为这样的将领吗?还是说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我看到书里说"兵者,凶器也",这句话很对。打仗确实不是好事。可是后面又说要研究兵法,要做好打仗的准备。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既然知道打仗不好,为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打仗?
书里有些话听起来很有道理,比如说要体恤士兵。可是有些话又很残酷,比如说要严惩逃兵。我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这种矛盾。也许这就是战争的真实面目?既要有仁慈,又要有铁血?
我读完之后,脑子里都是问题。那些打仗的策略,那些治军的办法,到底该不该用在现在?如果完全照搬,好像不行。如果完全不看,又觉得可惜。这本书到底该怎么读?
打仗时读完《尉缭子》,再次确认战争不过是杀人放火,血流成河,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尉缭子用了整本书讲战术谋略,由战求胜,我读到一半就觉得累,知道打仗会死人会毁家,却还是想赢想称霸,同时又不想死人不想受伤,无法像将军那样冷酷无情,又无法像百姓那样听天由命。现在我觉得要理解战争至少也得当个将军吧,不然读这些有什么用呢,这大概就是书里所说的为将的智慧吧。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