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兵法二十四篇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兵法二十四篇

诸葛亮  

《兵法二十四篇》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原有二十四篇,但现在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2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69990
很久没读这种讲谋略的书了,朋友说这本书很厉害,但我看完只觉得不舒服。 书里说兵不厌诈,要善于欺骗敌人。小时候觉得这话很聪明,打仗就是要这样。后来发现生活里也有人用这一套,职场上的算计,生意场上的陷阱,甚至朋友之间的试探,都打着"谋略"的旗号。这种智慧用多了,人和人之间还剩下什么信任? 书里还讲"知己知彼",这话听起来没错。问题是现在很多人把它用歪了,变成专门研究别人弱点的工具。领导琢磨怎么控制下属,商家研究怎么忽悠顾客,恋人之间互相猜心思。这种兵法思维用到日常关系里,只会让大家都活得很累。 最让我反感的是"胜者为王"那一套。现实中确实很多人靠手段上位,但这就是对的吗?书里教人怎么赢,却没说赢了之后该怎么办。我看到不少所谓的成功人士,赢了利益输了人品,身边一个真朋友都没有。 书上说"兵者诡道也",可现代社会早就不该用打仗那套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算计,而是多点真诚。那些靠兵法混得好的人,其实活得很孤独。 读这种书最大的问题是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看多了会觉得谁都想害你,谁都不能信。这种心态下,怎么可能建立健康的关系?古人的战争智慧放在今天,很多已经不合时宜了。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54655
不少人说这本《兵法二十四篇》晦涩难懂,读起来很费劲。这书说是诸葛亮写的,但很多地方明显有问题。首先它的内容很杂乱,不像是一个人写的。其次里面的战术思想跟三国时期的实际情况对不上。有人说是后人伪托诸葛亮之名写的,这个说法有道理。 读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把简单的道理说得特别复杂。比如"兵势篇"里讲军队列阵,本来三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它用了整整两页纸。这种写法让人看着就烦。还有"谋攻篇"里说的那些计策,在实际打仗时根本用不上。 古代兵书像《孙子兵法》写得就很清楚。这本书相反,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比如"地形篇"里讲山地作战,说了半天也没说明白到底该怎么打。这种写法可能是为了让读者觉得作者很高深,其实都是废话。 现在网上很多人吹捧这本书,说它多么厉害。我觉得这些人根本没仔细读过。随便翻开一页就能找到问题。"用间篇"里说派间谍要花多少钱,这个数字明显不对。汉朝哪有那么多钱养间谍?这种错误说明作者根本不了解当时的情况。 最可笑的是"火攻篇"。里面说火烧敌军时要看风向,这个谁不知道?还用专门写一章?整本书都是这种常识性问题,偏偏要装得很高深。有人说这是古人智慧,我看就是后人瞎编的。真正的诸葛亮不会写这种废话。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07861
读完《兵法二十四篇》不禁让人感叹,古人把战争谋略琢磨得这么透彻,可这套东西真的适合现代社会吗?那些诡诈之术、阴谋算计,放在今天不就是职场PUA和商业恶性竞争的理论基础吗?作者把人性最阴暗的算计都系统化了,教人怎么欺骗对手、怎么玩弄人心,这哪是什么智慧,分明是培养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教科书。 我们总说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这种教人"兵不厌诈"的哲学,本质上不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吗?现代社会讲究诚信合作,这套把他人当棋子的思维早就该淘汰了。最可怕的是,现在还有人把这奉为处世宝典,学着怎么"上兵伐谋",把人际关系都变成战场。要我说啊,与其钻研这些勾心斗角的伎俩,不如学学怎么真诚待人。战争思维用在和平年代,只会让社会充满猜忌和算计。古人这套权谋之术,就该和冷兵器一起送进博物馆。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09916
翻开这本泛黄的古籍时,青铜剑的寒光仿佛透过纸页刺进眼底。那些关于诡道与谋略的字句,像棋盘上突然移动的卒子,让人猝不及防地陷入沉思。古人说兵者诡道,可当我在深夜台灯下重读"能而示之不能"的段落时,忽然觉得现代职场里那些欲言又止的会议,与战场的烟尘竟有着相似的轮廓。 最困惑的是书中关于"势"的论述。像在迷雾中摸索着前行,明明每个篆字都认得,连起来却像在解一道无解的谜题。商场如战场这话听了千百遍,可当真正面对"避实击虚"的案例时,手里的咖啡杯总是不自觉地颤抖。那些写在竹简上的智慧,究竟是该用来签合同还是该束之高阁?有时半夜惊醒,恍惚觉得三十六计的影子正在天花板上列阵。 最触动的是关于"全军为上"的那段批注。墨迹旁不知哪个朝代读者留下的指甲痕,让我想起去年裁员时人事总监泛红的眼眶。古人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可现代社会的竞争里,到底怎样才算真正的"全"?当我在项目会议上引用"知己知彼"时,分明看见95后的实习生眼里闪过讥诮的光。 书页间夹着的前任主人留下的卷烟纸,已经脆得像蝉翼。他在"兵无常势"旁边画的三道波浪线,现在被我的荧光笔重新描过。地铁上读"围师必阙"时,突然理解为什么上司总在deadline前突然松口。可当真正面对需要"以迂为直"的场合时,又怀疑自己是不是曲解了千年前的智慧。 合上书的时候,窗外的霓虹正好映在"胜兵先胜"四个字上。那些关于庙算与诡道的文字,在广告牌的闪烁中变得光怪陆离。或许正如扉页某位读者用铅笔写的批注:读兵法的人,最终都成了自己最想战胜的那个敌人。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8986
这本沉寂千年的军事奇书,当你翻开第一页时会赫然看到"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训示,却不知命运已为你布下三十六计的棋盘。
2025年07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