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丽莎 - 第 8 卷
克拉丽莎 - 第 8 卷
塞缪尔·理查森

克拉丽莎 - 第 8 卷

塞缪尔·理查森  

这是塞缪尔·理查森经典小说《克拉丽莎》的第8卷。年轻的克拉丽莎·哈洛威遭到不择手段的家人逼迫,要她嫁给一个她厌恶的有钱人。她被骗与风趣潇洒的罗伯特·洛夫莱斯私奔,并寻求他的庇护。然而,洛夫莱斯证明自己是个不可信赖的浪荡子,他含糊其辞地承诺结婚,却同时不断对克拉丽莎进行不受欢迎且愈发粗暴的性侵犯。即便如此,克拉丽莎还是觉得他魅力诱人,她那谨守美德的内心,也夹杂着未曾承认的欲望。《克拉丽莎》通过一系列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信件展开叙述,深刻而多义地刻画了这对陷入致命吸引的情侣,是一部极具震撼力与感染力的作品。1747年首次出版时便大获成功,至今仍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65014
"苦难虽然使灵魂消瘦,却使灵魂更加纯净。"
2025年08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8463
读完了《克拉丽莎》最后一卷,心情很复杂。一方面为克拉丽莎终于摆脱洛夫莱斯的控制感到释然,另一方面又为她的悲惨结局感到困惑和难过。 这本书通过大量书信描写了克拉丽莎的一生。作者用非常细致的笔触展现了18世纪英国女性的困境。克拉丽莎的遭遇让我看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的家人强迫她嫁给不喜欢的人,她的追求者用卑鄙手段囚禁她。这些情节让我感到压抑。 理查森写作时用了很多心理描写。他详细记录了克拉丽莎的每个想法和感受。这种写法让人物显得很真实。但是也因为太详细了,读起来有时会觉得累。故事情节推进得很慢,很多信件内容重复。我看到后面经常要翻回去确认之前的情节。 克拉丽莎最后的结局让我很迷茫。她经历了这么多苦难,最后却以死亡收场。我不明白为什么作者要安排这样的结局。整本书读完后,我对克拉丽莎的命运感到惋惜,也对当时的社会感到不解。
2025年08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8544
我在想,如果我是克拉丽莎,面对洛夫莱斯这样步步紧逼的追求者,我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吗?能在被囚禁的绝望中依然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吗?这部书信体小说读到最后,我感到的不仅是愤怒,更是一种深深的迷茫——为什么一个如此聪慧纯洁的灵魂,最终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克拉丽莎的悲剧让我意识到,有时候道德高尚反而会成为致命的弱点。她的坚持原则在洛夫莱斯的算计面前显得那么无力,就像月光照不进漆黑的牢房。最让我困惑的是,当所有人都劝她接受现实、嫁给洛夫莱斯时,她为什么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妥协?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究竟是一种伟大的品格,还是被时代道德绑架的牺牲品? 读到最后几封信时,我的手在发抖。克拉丽莎在临终前依然保持着令人心碎的优雅与理智,她甚至原谅了伤害她的人。这种近乎圣徒般的宽容让我感到既敬佩又不安——在这个世界上,善良的人似乎总是更容易受伤。我不禁想起现实中那些被PUA的受害者,他们不也常常陷入类似的困境吗?明明是被伤害的一方,却还要承受"为什么不早点离开"的指责。 理查森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道德困境的迷宫。克拉丽莎的每一封信都在叩击我的心灵:在爱情与尊严之间,在生命与原则之间,到底该如何选择?合上书页,这个问题依然萦绕在心头。也许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会给你标准答案,而是让你在思考中看清自己的迷茫。
2025年08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2182
"多少坦诚的心灵在虚情假意的面具下沉沦!"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51422
"写了一部小说,改变了一个时代少女命运的老绅士"——有人这样评价塞缪尔·理查森。如果没有《克拉丽莎》,18世纪英国文学可能永远不会有这么深刻的心理描写。这本书是开创性的,是当时书信体小说中最成熟的作品。 书中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让人联想到《简·爱》中的女主角。故事探讨的问题和《傲慢与偏见》有些相似。下面说说我的阅读感受。 克拉丽莎的性格特点是坚强、善良、有主见。她的悲剧命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限制。这本书的女性意识很强,描写了很多女性面临的困境。这使克拉丽莎的形象更加真实。但当时的社会环境确实限制了她的选择,让她的人生变得艰难。 小说的情节发展比较慢,需要耐心阅读。如果不了解18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可能会觉得有些地方难以理解。我读这本书时断断续续花了很长时间,中间有好几次差点放弃。但是坚持读完会发现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书中最打动我的是克拉丽莎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她虽然遭遇不幸,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非常不容易。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这部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致。通过一封封信件,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克拉丽莎内心的变化。这种写作方式在当时很新颖,现在读来依然觉得生动。
2025年08月01日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