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论
知书房
中论
徐幹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1
发表书评
奇文!治世之圭臬,修身之明镜。可正襟危坐研读,可闲庭信步品玩。得意时当读,失意时更当读。庙堂君子可参其理,江湖布衣亦能得其味。言修身则如沐春风,论治国则似饮甘霖。每览必有所得,每思必有所悟。其言不华而其理至深,其辞不炫而其意至远。读此一书,胜读万卷空谈。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中论》为镜可正心性。今人若得其中三昧,何愁大道不明?
从《中论》里读到的道理,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觉得有用。人常常会陷入各种矛盾中,徐幹讲的修身处世之道正好能帮我们看清这些困惑。他说的"君子务本",让我明白做事要抓住根本,不能只追求表面功夫。
想到我们现在的生活,每天忙着应付各种人和事,很容易迷失方向。《中论》里讲要"慎独",就是要学会在独处时反省自己。这点特别重要,因为现在的人总是不停地刷手机,很少静下来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
徐幹写《中论》的时候,世间也一样纷乱。他提出的"虚静"之道,对今天仍有启发。现代人压力大,更需要学会调节心态。读他的书,能找到一种平静的力量。
徐幹的《中论》总让人读得恍惚,仿佛站在雾中看山,似近实远。他谈治道、论人性,字字句句工整肃穆,却像隔着一层纱,难以触及真意。那些规整的论述背后,隐约闪烁着对乱世的无奈,又带着几分士人的清高自持。最矛盾的是他笔下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明明知道世道已崩,却还要用雅正的言辞去修补。读罢掩卷,只觉得连批判的力气都被抽空了,只剩下茫然。这大概就是汉末文人的宿命吧,清醒地沉沦着。
观徐幹《中论》,其文辞固然华美,然细究其理,未免失之空疏。所谓"君子之道",不过陈词滥调,堆砌圣贤之言,鲜有独到之见。汉魏之际,天下板荡,而徐氏犹自坐而论道,不切时务,其言愈工,其用愈寡。文人好为高论,往往如此。
考其立论,动辄引经据典,看似渊博,实则牵强。譬如论学,空谈修身,不达治术;论政,务虚名而忽实绩,与荀卿、王符之务实相去甚远。世人多称其"辞义典雅",然典雅何益于乱世?今人读之,但觉其言迂阔,不啻隔靴搔痒。
尤可笑者,其书自诩"中"道,然观其文,非儒非道,亦不切中时弊。魏晋清谈之风,实肇端于此等不着边际之论。使人人效其坐谈废务,天下安得不乱?所谓"中论",名不副实,不过一介书生自娱之作耳。
徐幹《中论》二十篇,观其持论正大,辞旨渊雅,诚为汉末子书之上乘。其言君子之道,本末兼该,体用赅备,不尚浮华而务求实用,尤见儒者本色。观《治学》《贵言》诸篇,立言精审,切中时弊,非空谈性命者可比。虽文采不若王粲之流奕奕动人,然其说理透辟,论证绵密,自有一种沉潜笃实之美。干之学术,实得孔门之正传,可与荀悦《申鉴》并称建安子书双璧,后世治政教者尤当深味其旨。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