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特的最后纪事
知书房
巴塞特的最后纪事
安东尼·特罗洛普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
发表书评
"在爱与责任的永恒天平上,命运往往放上最出人意料的砝码。"
巴塞特郡的故事太真实了。那些人物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有善良也有自私。克罗利一家最让我难受,他们明明不坏,却总是倒霉。特罗洛普写得太细了,他把每个人的心思都摸透了。特别是那个牧师,表面上很虔诚,实际上最会算计。这本书让我明白,生活就是这样,好人也会做错事,坏人偶尔也有良心。最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就是普普通通地活着,这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翻开这本书,看了一会就后悔了。故事很无聊,人物不讨喜。我一直等,等它变好看,但是没有。最后只能放弃。
巴塞特的街道上走过多少灵魂,有的拎着体面,有的背着愧疚。特罗洛普用羽毛笔轻轻划开教区表面的金箔,露出下面发霉的饼干和温热的野心。我们何尝不是在主日礼拜时数着捐款箱里的硬币,又在深夜清点自己崩塌的信念?那些教堂彩窗投下的光影,照见了牧师法袍上的蛀洞,也照见我们小心翼翼藏起的、不肯交给上帝的那部分自己。
特罗洛普在《巴塞特的最后纪事》中将理想化的宗教形象归于主教,而把世俗生活的琐碎归于牧师们。这本书试图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来展现宗教人士的生存状态。但在我看来,这种写法完全脱离了真实的宗教体验。特罗洛普过分关注教士们的柴米油盐,却忽略了信仰本身的力量。书里描写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谁涨了薪水,谁丢了工作,谁和谁吵架。这些内容实在太无聊了。特罗洛普把教会写成了一个争名逐利的职场,这完全扭曲了宗教团体的本质。书中的牧师们整天算计着怎么升官发财,怎么讨好上司,怎么打压同事。这种描写不仅肤浅,而且充满恶意。特罗洛普似乎认为人性就是自私的,连神职人员也不例外。这种观点太过片面。他把信仰简化成了利益交换,把神圣的宗教生活降格为庸俗的办公室政治。最让人反感的是,书中没有一个真正虔诚的人物。所有角色都在为世俗的得失患得患失,完全看不到精神层面的追求。这样的描写不仅失真,而且令人沮丧。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