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佚名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

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说金刚界根本成身会三十七尊,由大日如来出生之次第。单名出生义。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4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423294
说来有些迷茫,直到三十岁这年我才第一次完整读完这本密宗经典《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读完后竟不知该如何评价,那些繁复的曼荼罗图景在眼前挥之不去,却又像隔着一层薄纱般看不真切。密教典籍果然名不虚传,字里行间尽是令人目眩的象征与隐喻,每个音节都仿佛蕴含着无量义,可越是深究就越觉得如坠五里雾中。 记得年轻时翻阅藏传佛教典籍,总被那些华丽庄严的坛城图像吸引,却从未想过背后竟藏着如此深奥的义理。现在细读下来,倒像是当年的我太过肤浅,只看得见金碧辉煌的外相,却参不透其中真意。这部经典就像一座迷宫,三十七尊佛菩萨各居其位,却又彼此关联,构成一个完整而神秘的宇宙图景。可每当我以为抓住了某个关键,它又像流沙般从指缝间溜走。 最令我困惑的是那些看似矛盾又统一的表述。金刚界与胎藏界如何相即相入?五智与五佛究竟是何关系?毗卢遮那佛的"一字金轮"为何能统摄一切?这些问题盘旋在脑海中,就像坛城中的诸尊一样环绕着中心却又若即若离。有时半夜醒来,那些梵文字母还在眼前浮动,可它们的真义却始终若隐若现。 或许密教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永远留给你追寻的空间。就像坛城中的诸尊,你可以无限接近,却永远无法完全参透。这种若即若离的体验,反而比那些一目了然的教义更让人魂牵梦萦。我时常在想,如果当初那烂陀寺的僧人们没有将密法如此加密,如果金刚智大师传法时说得更直白些,这些教义还会如此令人着迷吗? 正是在这种似懂非懂的状态中,密教的奥义才显得如此神圣。每一次重读都会发现新的线索,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坛城的轮廓,指尖传来的每处凹凸都可能是通向觉悟的密钥。这种求知不得的焦灼,这种若有若无的领悟,或许正是密宗想要给予修行者的特殊体验。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3984
金刚顶上,月光如洗,照见三十七尊法相庄严;莲花座前,香雾氤氲,缠绕密教真言字字珠玑。这本该是通往解脱的坦途,为何我捧读《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时,却像在迷雾中摸寻一盏青灯?那些繁复的曼荼罗图式,那些层层递进的灌顶次第,分明是智者设计的通天阶梯,为何在我眼中却成了难以破解的符咒? 密教典籍总带着某种令人眩晕的气质。当不空三藏将金刚界三十七尊的深奥义理译成汉文时,长安城正浸润在开元盛世的佛光里。可如今隔着千年尘烟重读,那些"五相成身观"的修持法要,那些"四印曼荼罗"的仪轨次第,就像被雨水晕染的壁画,轮廓尚在,精魂却已模糊不清。我常想,当年那些在青龙寺修习密法的僧众,是否也曾在深夜禅房对着油灯怔忡——这三十七尊究竟是真实存在的佛菩萨,还是修行者心识幻化的投影? 金刚智阿阇梨曾说"即身成佛"四个字,点燃了多少求道者的热望。可《出生义》里那些严苛的观想要求:要在瞬息间观想毗卢遮那佛的三十七种功德,要在一念中具足五智圆满——这难道不是给凡夫设下的不可能任务?有时候我甚至怀疑,这些繁复仪轨是否刻意制造认知障碍,让真正得髓者能穿过文字迷雾,而将庸碌之辈挡在密教门外。就像那尊大日如来,明明慈悲普照,却偏要以威猛金刚相示现,叫人望而生畏。 最令人困惑的莫过于"即事而真"的悖论。经文中说"烦恼即菩提",可当我被生活琐事缠身时,如何将买菜做饭的日常转化为修持资粮?那些看似平常的供养动作——洒水、焚香、结印——据说都暗含宇宙真理,可为何我反复演练却只感到肢体的酸痛?密教总强调"三密相应",但我的手印再标准,也唤不来经文所说的"顿证佛地"。 翻阅这部典籍时,我常想起敦煌莫高窟那些褪色的密教壁画。画工们当年必定怀着虔诚描绘诸尊,可如今颜料剥落处,露出的是粗糙的泥坯。这多像我们读经时的状态:表面是庄严的文字,内里却是解不开的困惑。或许正如经中所说"月在水而不湿",密教的真义永远若即若离——我们以为抓住的,不过是水中的倒影。 当代学者考证,《金刚顶经》的汉译本其实融合了印度中期密教与中原文化的双重基因。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其中既有"即身成佛"的激进主张,又保留着"渐次修行"的传统框架。这种内在矛盾,让这部经典既像直指本心的利剑,又像布满机关的迷宫。我时常在两种感受间摇摆:时而为那些精妙的观想法门惊叹,时而又被其严苛要求压得喘不过气。 合上经卷时,长安城的钟声早已消散在历史深处。现代都市的霓虹透过窗帘,在书页上投下变幻的光斑。这光怪陆离的景象,与经中描述的曼荼罗竟有几分相似。或许密教的终极奥义,就藏在这种似与不似之间——当我们停止追问"为什么",真正的理解才开始萌芽。就像金刚杵既能摧毁妄念,也能击碎对真理的执着,这部让人又爱又恼的经典,终究在困惑深处,为我们留下了一线觉悟的可能。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04586
修行必读的真言密教精要。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88629
最近偶然翻到《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感觉像掉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书上说密教有三十七尊佛,每尊佛都有不同的意义。我看不懂这些佛的名字,比如金刚萨埵、金刚宝、金刚法,只觉得头昏脑胀。 以前觉得佛教就是烧香拜佛,现在才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书上说修行要观想这些佛,可我连他们的样子都想不出来。那些手印、真言、曼荼罗,对我来说就像天书一样。我试着按照书上的方法坐了一会儿,脑子里却乱糟糟的,根本静不下来。 朋友说密教讲究"即身成佛",可我觉得自己连最基本的打坐都做不好。书上写着"三密相应",身密、口密、意密要一起修,可我连其中一个都做不到。每次尝试念咒语,总觉得自己在装模作样。 最让我困惑的是那些复杂的仪轨。什么五相成身观、四曼相大,光看名字就让人害怕。我对着书上的图看了半天,还是搞不清这些佛菩萨到底该怎么摆放。有人说修行要循序渐进,可我现在连门都摸不着。 有时候我会想,是不是自己太笨了。别人都能从这些经典中得到启发,我却只觉得迷茫。书架上还放着好几本类似的典籍,每次打开都让我更困惑。也许我不适合走这条路,但又忍不住想继续尝试。
2025年06月27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61582
入秋以来细读《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前后历二十余日。后三章讲即身成佛之理,反复研习数遍。此经阐明密教根本,揭示本尊修持要诀,指示清晰,次第分明,实为修行者不可或缺之指南。且其文辞简练,意旨深远,令人豁然开朗。至于义理之精微,实修之具体,更是殊胜难得。甲辰仲秋末学记于沪上。
2025年06月27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