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
毛诗
毛公

毛诗

毛公  

《诗》学名词。《诗经》之古文学派。因其书为毛公所传,故称毛诗。《汉书·儒林传》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自郑玄《诗谱》出,始称有大小毛公,《诗谱》说:“鲁人大毛公为《故训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三国时吴人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谓大毛公为汉鲁国人毛亨,小毛公为汉赵国人毛苌。相传大小毛公之学出于孔子弟子子夏。《汉书·艺文志》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以秦时小篆书写,故称古文诗。西汉时,《毛诗》未立学官。东汉学者马融、贾逵、郑玄等治《毛诗》,特别是《郑笺》之出,《毛诗》大行,三家诗遂渐废。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取《毛传》、《郑笺》而疏之,更为后世所尚。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8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47870
翻开《毛诗》的那一刻,仿佛听见黄河之水在竹简上奔涌。有人读出了"关关雎鸠"的浪漫情怀,有人品到了"岂曰无衣"的家国大义,而我却看见先民用最质朴的文字,将华夏儿女的喜怒哀乐都化作永恒。三千年的吟唱从未停歇,那些关于爱情、战争、劳作的歌谣,至今仍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这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史诗,是炎黄子孙永远的精神原乡。当世界在追逐浮华时,我们依然能在这古老的韵律中找到最深的感动与力量。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67863
翻开《毛诗》的竹简,那些跨越两千年的诗句依然带着某种难以言说的重量。在这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读懂那些"关关雎鸠"背后的深意?毛公的注解像一层薄雾,既让古老的文字显得更加朦胧,又为后人提供了某种理解的路径。他的训诂之学,与其说是在解释诗经,不如说是在构建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思无邪"不仅是对诗歌的评价,更是对整个人生的期许。 可我们终究是雾里看花。当毛公将《关雎》解释为"后妃之德"时,那种严整的道德体系让人既敬畏又困惑。这些注解真的捕捉到了先民歌唱时的本意吗?还是说,这不过是汉代儒生的一厢情愿?最耐人寻味的是,即便在如此严肃的经学阐释中,依然会闪现出人性的微光。比如对《氓》的解读,毛公既在说教,又似乎对那个被抛弃的女子怀着真实的同情。这种矛盾让冰冷的经学突然有了温度。 在经学大厦将倾的今天,我们或许永远无法确知《诗经》的本真面目。毛公的阐释就像一盏摇曳的灯,既照亮了一些角落,又投下更深的阴影。那些被反复诠释的诗句,既是被经学束缚的囚徒,又是穿越时间依然鲜活的精灵。我们读《毛诗》,到底是在寻找古代的真相,还是在藉由古人寻找自己?这个问题,恐怕连毛公自己也难以回答。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21477
古人读诗,重在明德正心,观风俗盛衰。今人读诗,只为应付考试,或附庸风雅。《毛诗》三百篇,本是先民心声,如今却被束之高阁,实在可惜。 《关雎》讲男女之情,但不止于男女。《葛覃》写妇人归宁,实则讲孝道。《卷耳》写思妇情怀,暗含家国忧思。古人写诗,意在言外,字字都有深意。今人读诗,只看表面意思,实在辜负了古人苦心。 《毛诗》每篇都有小序,说明背景和用意。这些解释未必都准确,但至少给我们指明方向。比如《硕鼠》,表面骂老鼠,实际讽刺贪官。《伐檀》,看似写砍树,实则批评不劳而获。古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不满,既含蓄又有力。 现在人写诗,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直白浅露。要么堆砌辞藻,要么粗俗不堪。读读《毛诗》,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诗歌。它不靠华丽词句取胜,而是用简单语言表达深刻思想。 《毛诗》里很多道理,今天依然适用。《蓼莪》讲孝道,《棠棣》讲兄弟之情,《鹿鸣》讲待客之礼。这些做人道理,古今相通。可惜现在很少有人认真读这些诗,更别说照着做了。 读《毛诗》最大的感受是真诚。古人写诗,都是有感而发。高兴就写欢乐的诗,悲伤就写哀怨的诗。不像现在有些人,为写诗而写诗,完全失去真性情。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45119
毛诗深妙,却也令人惶惑。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68199
毛公解《诗》,独标兴体,推明先王之道,每于细微处见大义。其训诂谨严,不务华辞,于鸟兽草木之名必详其用,使人得窥三代遗风。读其序传,但觉温柔敦厚之意盎然纸上,虽汉儒说经不免穿凿,然能守师法、存古义,使三百篇不致散佚无征,厥功甚伟。后世说《诗》者或讥其固陋,然细按之,毛传实得诗教本真,非郑玄辈以礼说诗所能及也。偶见其引《周官》释《七月》诸章,尤见经术之湛深。
2025年07月3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