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曹子建集

曹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诗文集。三国时魏曹植(192—232)撰。十卷。植字子建,曹操三子,封为陈王,谥日思,世称陈思王,谯(今安徽亳县)人。为汉建安时著名诗人。曹植诗文集,隋唐时传本有三十卷、二十卷本,其说不一,《文献通考》著录十卷,非隋唐旧本。是书后有“嘉定六年癸酉”(1213)字,断为南宋时刻本。凡赋四十四篇,诗七十四篇,杂文九十二篇,共二百一十篇。残篇断句,错出其间,植以诗歌成就显著,多为五言。有影宋大字本和明活字本。别有明舒贞刻十卷本,薛应旂刻四卷本,张溥刻二卷本,均名《陈思王集》。清丁晏撰《曹集诠评》10卷,附逸文一卷,搜集较为完备,有同治间金陵书局刻本,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叶菊生校订本。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更多
书评  · 9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01782
说来有些奇怪,直到现在我才认真读完《曹子建集》。这本书让我感到很困惑。曹植的诗明明写得很好,但为什么他的命运会变成那样?他的诗里有很多华丽的句子,读起来很好听。他写洛神的那篇赋,文字美得像画一样。可是这么会写诗的人,最后却过得很惨。 小时候我以为曹植就是个会写诗的公子哥。现在看完才发现不是这样。他的诗里藏着很多痛苦。比如《赠白马王彪》那首诗,明明是在哭自己的遭遇,却写得那么克制。这种写法让我更难受了。 书里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他和曹丕的关系。他们是亲兄弟,曹丕却要那样对他。曹植在诗里总说想报效国家,可曹丕就是不给他机会。每次看到他说"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这种话,我就觉得特别憋屈。 还有件事我想不明白。曹植明明很有才华,为什么最后会变成那样?他早期写的诗那么欢快,后期却越来越苦闷。《七哀诗》里那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写得那么美,可是读起来特别伤心。 最让我困惑的是曹操的态度。曹操知道曹植有才华,为什么最后还是选了曹丕?如果当初选的是曹植,事情会不会不一样?曹植会不会真的成为一个好皇帝?这些问题我想了很久,还是没想明白。 书里有些诗我读了好几遍。比如《野田黄雀行》,写得多好啊。可是这么好的诗,居然是他在最惨的时候写的。这让我更困惑了。为什么人越惨,写出来的诗反而越好?难道非要过得不好才能写出好诗吗?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42227
读曹植的《曹子建集》,能感受到他是真的厉害。他的才华不是一般人能比的。曹操的儿子很多,但曹植是最特别的那个。他不光会写文章,还会打仗,还会治理国家,简直是个全才。 建安七子里面,曹植的诗文最有灵气。你看他的《洛神赋》,写得多美。那种文字不是硬憋出来的,是自然流露的。别人写东西要斟酌很久,他好像随手一写就是好文章。这种天赋不是努力就能有的,是老天爷赏饭吃。 曹植的性格也很鲜明。他不虚伪,不装模作样,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曹操问他问题,他脱口而出就是答案,根本不用打草稿。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在当时的官场其实很吃亏,但他不在乎。他宁愿做真实的自己,也不愿意为了权力去讨好别人。 他的诗里经常感叹人生短暂,比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这种对时间的敏感说明他是个真正的诗人。普通人活一天算一天,不会想那么多。但曹植不一样,他能感受到生命的流逝,并且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这种能力不是谁都有的。 曹植的遭遇也很让人感慨。他本来有机会当皇帝,但因为性格太直,最后输给了曹丕。普通人遇到这种事可能会怨天尤人,但他没有。他被贬到封地后还是继续写诗,继续思考人生。这种豁达不是装出来的,是骨子里的东西。 读《曹子建集》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曹植不掩饰自己的才华,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掩饰自己的失败。他活得痛快,写得也痛快。一千多年过去,很多人早就被遗忘了,但曹植的名字还在。这就是才华的力量。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65846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

@《曹子建集》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