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王侍中集
王侍中集
王粲

王侍中集

王粲  

别集名。一名《王仲宣集》,东汉王粲(字仲宣,官侍中)作。王集最初无刻本。《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侍中王粲集十一卷”,至唐代为10卷,宋代只存8卷,均早佚。现存最早者为明人搜集整理之辑本,其中又以张溥之《王侍中集》最为完备。全书不分卷,计收《大暑赋》、《游海赋》、《浮淮赋》、《闲邪赋》、《出妇赋》、《思友赋》、《登楼赋》等25篇,以及书、檄、文、论、颂等21篇和《七哀诗》、《从军诗》、《咏史诗》等若干首诗歌。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对张本又有所订补。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7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42179
从《王侍中集》中读来,随着阅历的沉淀,愈发感受到这位南朝文臣的智慧之深。世人常困于仕途浮沉,却少有如王融这般既能执笔为文、又能运筹帷幄的通达之士。细读其奏议书表,可见他在政局变幻中始终保持的文士风骨与政治智慧,这种平衡殊为难得。 想到他《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的华彩与奏议的恳切,确实体现了南朝士人"既居庙堂之高,又怀江湖之远"的特质。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那个风云际会时代的气息,也更能理解一位文人在乱世中的坚守。虽时移世易,但这种既保持文人本色又不失政治敏锐的处世之道,至今仍令人深思。 每每展卷,总能在其进退有度的文字中获得启发。面对当代职场的种种困境,王融那种既不失原则又能灵活应对的智慧,特别值得玩味。这种历经千年仍能给人以慰藉的力量,正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吧。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3368
王侍中文采风流,然其抱负终未竟。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503142
读罢《王侍中集》,不免生出几分迷惘。其文辞华美如锦绣,却总觉少了些筋骨;议论纵横似江海,又似浮于表面。那些奏章表启,字字如珠玉,却不知有几分为苍生而作?朝堂对答,句句皆机锋,可曾真正触及民生疾苦?文采斐然自不必说,然观其一生,位列三公却难见济世之功,位居中枢而未闻安邦之策。所谓"文集"者,究竟是经世致用的真知灼见,还是徒具形式的官场应酬?我不禁困惑:这些精心雕琢的文字背后,藏着怎样一颗心?是忧国忧民的真挚,还是追逐名利的算计?翻阅间,但见词藻堆砌如层楼,却寻不到登高望远的胸怀。这般文字,纵使被奉为圭臬,又能照亮多少人间黑暗?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07220
这是一部展现汉末建安时期文人精神世界的珍贵文献。翻开王粲的文集,扑面而来的是那个动荡年代特有的慷慨悲凉之气。从《登楼赋》到《七哀诗》,从《从军诗》到《咏史诗》,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乱世文人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当我们读到"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时,仿佛能看见诗人行走在废墟间的背影;当吟诵"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时,又能感受到那份不甘沉沦的倔强。 建安七子的文字就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汉魏之际知识分子的集体焦虑。王粲笔下既有"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的时局写照,也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的深沉思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英雄记》残篇,那些对曹操、袁绍等风云人物的速写,虽只言片语却精准捕捉了乱世豪杰的神韵。在这些文字中,我们能看到文人如何在朝不保夕的处境中,依然保持着对历史的冷静观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王粲在《仿连珠》中写道:"臣闻明主之举也,不待近习;圣君之用人也,不拘毁誉。"这让我想起后世多少帝王将相,终其一生都没能参透这个简单道理。建安文人反复强调的"良禽择木而栖",其实道破了中国知识分子永恒的困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气节与生存之间,永远存在着撕扯灵魂的张力。直到今天,当我们面临重大抉择时,何尝不是在重复着类似的挣扎? 这部文集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保存了儒家思想垄断前的多元声音。王粲既能写"生为百夫雄,死为壮士规"的豪言壮语,也能作"人欲天不违,何惧不合并"的玄思妙想。他的《大暑赋》里既有"气呼吸以袪裾,汗雨下而沾裳"的写实笔触,又有"仰庭槐而啸风,风既至而如汤"的奇特意象。这种不受拘束的创造力,正是建安文学最珍贵的遗产。 读着这些文字,我常常想起钱穆先生的话:"东汉以下,中国士大夫之内心生活,实较政治事业更为重要。"王粲的文集就像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人的觉醒"时代的真实面貌。当他在《赠士孙文始》中写道"和通篪埙,比德车辅"时,展现的是文人相重的风范;当他在《寡妇赋》中描写"提孤孩兮出户,与之步兮东厢"时,流露的是超越时代的悲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宴饮酬唱之作。在《公宴诗》里,"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的描写,让我们看到战火纷飞中依然存在的人间温情。这些作品证明,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友情的珍视、对生命的礼赞也从未熄灭。这或许就是文学永恒的价值——它记录的不只是历史事件,更是人类永恒的情感。 掩卷沉思,不禁感慨万千。王粲笔下那个"世积乱离"的时代,与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何其相似。全球疫情、地区冲突、价值迷茫,今天的我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正如王粲在《初征赋》中所说:"赖皇华之茂功,清四海之疆宇。"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是最强大的精神动力。这部穿越千年的文集,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镜鉴,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2025年06月30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03019
读完《王侍中集》,不知道怎么评价。只是觉得有些困惑。书里的内容很多,但读完后没有留下特别深的印象。王粲的文章确实写得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拿他和同时代的人比,他的作品显得更工整。他的文字很讲究,每一句都写得很认真。这种写法有好处也有坏处。好的是读起来很流畅,坏的是缺少变化。他的文章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太规整了。 王粲喜欢用典故,这点我不太喜欢。他用得太多,让人觉得是在卖弄学问。有些地方明明可以简单说,他偏要绕个弯子。读起来很累。 他写哀伤的文章特别好。可能是因为他自己经历过乱世,所以写得很真实。这些文章能看出他的才华,也能看出他的痛苦。但其他类型的文章就一般了,没有特别打动人的地方。 他的诗比文章好。特别是那些短诗,写得很有味道。但问题是好诗太少,大部分都平平淡淡。读完后记不住几句。
2025年06月30日
查看更多书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