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

沈德符  

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以“退耕而言朝士”、“谋野则获”,故名;又编中强半述近事,故冠之“万历”。今本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分为列朝、宫闱、宗藩、公主、勋戚、内监、内阁等四十八类。书中大多系明万历及万历前的朝廷掌故及士大夫们的政治生活的记载,也保存了部分有关小说和戏曲的资料。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6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68544
明代文人笔记浩如烟海,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独树一帜。此书不同于传统史书的正襟危坐,而是通过日常见闻记录万历朝社会百态。书中记载宫廷秘事、官吏轶闻、市井风俗,甚至包括戏曲小说的发展演变。这些内容原本不入正统史家法眼,却成为后世研究晚明社会的一手资料。 沈德符的写作方式很特别。他不用华丽的辞藻,只是平实地记录所见所闻。比如记载万历皇帝怠政的情形,就写皇帝如何长期不上朝,如何沉迷酒色。写官员腐败,就具体描述收受贿赂的过程。这种白描手法让读者能看到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书中对市井生活的记载尤其珍贵。沈德符详细记录了北京城的商业活动、民间节庆、饮食习俗。这些内容在正史中很难见到。比如写到当时流行的服饰变化,就清楚地说明某种款式何时兴起,如何传播。这些细节对了解明代社会生活很有帮助。 《万历野获编》也保存了许多文学史料。书中提到不少戏曲演出情况,记载了当时流行的话本小说。这些资料成为研究明代通俗文学的重要依据。沈德符对这些新兴文艺形式的态度比较开放,不像一些正统文人那样排斥。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8991
在书店翻到《万历野获编》,很多人只看到明朝的黑暗面,我却注意到沈德符记录的那些小人物。他们身处乱世,却坚持本心,活得有骨气。一个抄书匠能拒绝权贵贿赂,一个县官敢顶撞上司。他们不是大人物,但做了对的事。历史不全是王侯将相的故事,普通人也能在风雨中站直。读这本书,让我明白光明从来不是等来的。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16553
不少人觉得《万历野获编》不好读,认为内容杂乱无章。其实这部笔记体史书恰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沈德符写这本书的时候,用的就是当时的白话文,里面夹杂着大量明代中后期的口语表达和民间俗语。 明代的白话和现在的普通话差别很大。当时北京话的发音、用词和语法都和现在不同。比如书中经常出现的"俺"、"恁"、"则个"等词,都是典型的明代口语。这些词在现代汉语里已经很少用了,所以读者会觉得陌生。 读明代笔记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背景。明代的社会制度、官职名称、生活习惯都和现在不一样。书里提到的"锦衣卫"、"东厂"这些机构,还有"举人"、"进士"这些科举称谓,都需要先弄明白是什么意思。 沈德符写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的是随笔记录的方式。他没有刻意追求文采,而是如实记载所见所闻。这种写作风格让内容显得零散,但正是这种零散保存了明代社会的细节。我们能看到官员的升迁、市井的传闻、宫廷的秘事,这些都是正史里看不到的。 读这类古籍可以借助工具书。像《明代方言词典》这样的参考书能帮助理解当时的白话。先看懂字面意思,再结合历史背景,就能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内容。虽然刚开始会觉得吃力,但慢慢就能体会到明代社会的生动画面。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37482
这本书内容很丰富。史料真实可靠。作者下了功夫。值得认真读。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5645
读《万历野获编》,如观明末风云画卷,世事纷纭皆入笔端。沈德符以布衣之身,记庙堂之事,可谓野不废史,史不掩真。其笔力雄健,叙事精微,将万历朝政之得失、士林之风尚、市井之百态,尽收眼底。一纸笔墨,写尽官场浮沉;数行文字,道破世道人心。此书非徒为史料,实乃处世明镜。今人读之,既能知兴替之理,复可得进退之方。万历虽称衰世,然野获编中那些坚守道义的士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志士,犹似暗夜明灯。笔者每读至王世贞、李贽诸贤事迹,未尝不掩卷长思:乱世中持守本心,尤为可贵。此书教我,无论时局如何,都要做精神的贵族,思想的勇者。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