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
袁枚

随园食单

袁枚  

《随园食单》,古代中国烹饪著作。共一卷。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 《随园食单》是其四十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用大量的篇幅详细记述了中国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国饮食名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733195
翻完《随园食单》这本所谓的"美食圣经",竟一时语塞。按理说这类谈吃食的闲书本该让人食指大动,可读罢只觉得满纸矫揉造作,透着股令人不适的酸腐气。袁枚这人,说是文人雅士,却更像是个附庸风雅的饕客,把吃饭这么件平常事硬生生拔高到了玄之又玄的境界。 要说写食单,这本确实算得上详尽,可字里行间处处显摆自己的"品味",动不动就要分个三六九等。什么"戒单"、"须知",条条框框定得死板,活像在给天下人立规矩。最可笑的是那些故作高深的议论,把简单的一顿饭说得跟治国平天下似的。我倒觉得,与其看这些虚头巴脑的讲究,不如去市井巷陌找家小馆子来得实在。 书中那些所谓的"秘诀",如今看来多半是迂腐之见。对食材的挑剔近乎苛刻,做法又繁复得令人却步。袁枚写来写去,无非是要显摆自己的身份地位,哪里是真为寻常百姓考虑?相比之下,我倒更欣赏那些朴实无华的民间食谱,至少不会让人读着读着就倒了胃口。说到底,吃饭本是件快乐事,被他说教得反倒索然无味了。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22634
最近失业在家,翻开《随园食单》看到那些精致的菜谱,突然觉得很恍惚。袁枚写这些的时候大概很快乐吧,可我连下一顿饭的钱都要精打细算。他说火腿要切薄片,笋要选嫩尖,我就想起昨天吃的泡面。 我三十岁了,还不会做饭。以前觉得外卖很方便,现在发现连最基础的炒青菜都做不好。书里说火候很重要,可我连燃气灶都打不着。袁枚讲究食材要新鲜,可我冰箱里只有半包速冻饺子。 我知道吃饭是件很重要的事,但真的没心思研究这些。可能等我四十岁才会有闲情逸致学做菜吧,现在光是活着就很累了。有时候看着菜谱发呆,觉得这些离我的生活太远了。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41613
"烹饪之道,贵在调和,不可拘泥。"袁枚笔下的《随园食单》以清雅隽永的文字,将饮食之趣与生活之味娓娓道来,既是一部烟火气十足的美食指南,更是一册充满文人意趣的生活美学手札。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味觉和闲适胸襟,将江南时令风味与世家厨艺精髓熔于一炉,那些看似随意的烹调絮语里,暗藏的是对自然本味的敬畏,对饮食之道的通达,读来令人齿颊生香,更觉性灵澄明。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73617
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中的明珠《随园食单》作为中国四大古典美食著作之一当之无愧。(《随园食单》、《饮膳正要》、《调鼎集》和《素食说略》)在中国古代饮食典籍中,《随园食单》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至今仍在重印。《随园食单》影响之广泛。至于烹饪理念之实用、制作方法之详尽、食材搭配之巧妙、文字表述之通俗等等,有的是直接沿用至今,更多的是融入了日常饮食。 读完真的佩服作者经验丰富编撰者用心良苦,作者记录的菜谱实用,操作具体,步骤清晰,简单几句话,干货满满,面面俱到。有恍然大悟之感,更有马上动手尝试之心,烹饪技巧每一步都经得起实践检验,用料讲究,火候精准,确实可以说,"方子能照着做,文字能看得懂"。 菜品特色与烹饪心得不好一概而论,每个读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部分。可赞袁枚注重食材本味不拘形式,可惜袁枚有些做法现在难以复制;可赞袁枚强调火候精准一丝不苟,可惜袁枚部分配料现在不易获取;可赞袁枚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可惜袁枚某些观念略显陈旧。 清代美食家李渔说《随园食单》非同寻常,是厨房至宝。自从有了烹饪这件事,世上就该有这样的实用指南,不是谁都能写出来,是多年实践积累的自然结晶。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65596
江南烟雨,青瓦白墙,灶火映照厨娘面;玉盘珍馐,金樽清酒,食色人间味正浓。随园的炊烟袅袅,熏染了文人的笔,也熏染了饕客的魂。灶台间刀光闪,砧板上鱼肉跳,一席佳肴的背后,藏着多少匠心独运。可曾想,粗茶淡饭间也能品出人生百味,寻常食材竟能化作席上珍馐。欲,动了食指;味,留在舌尖。数十载的庖厨春秋,变了饮食的风尚,不变的是袁枚对美食的赤诚。盐商的豪奢,官宦的排场,市井的烟火气……一幕幕一幕幕,勾勒出的是乾隆年间那令人神往的饮食画卷。 袁枚笔下的随园食事,令人垂涎,令人沉思。一道道佳肴的背后,可有一段典,可有一段情。明清之际,饮食之道渐成学问,与诗词歌赋并列为文人雅事。在那个人心思变的年代里,人们既追求口腹之欲,更在杯盘之间寻找精神寄托。金陵城作为江南文薮,自然成为了美食荟萃之地。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布衣书生,皆以食为天。因而造就了随园食单的千古绝唱。但盛宴终有散场时,在时代更迭的浪潮中,那些精妙的烹调技艺,那些独到的饮食见解,可曾真正被后人传承?味,可曾记得当初的承诺? 《随园食单》不仅是部食谱,更是一部饮食文化史。它详细记录了三百余种菜肴的做法,更透过饮食折射出整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袁枚以文人视角观照庖厨之事,将烹饪提升至艺术境界。其"戒单""须知单"中的饮食哲学,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他对食材本味的尊重,对烹调火候的讲究,对饮食搭配的见解,无不体现着中国饮食文化的精粹。 如今,我们已难觅随园旧味,也无法亲尝袁枚家宴。齿颊间,皆是回忆。在这美食泛滥的时代,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或许待那日闲暇时,传承美食的心,将又会写下新的篇章。袁枚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烹调的技艺,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在寻常烟火中见真章,于日常饮食悟大道。这,才是《随园食单》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