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山酒经
知书房
北山酒经
朱肱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9
发表书评
有人从《北山酒经》中读出了"九酝春酒"的酿造秘法,有人却读懂了"浊醪有妙理"的生活哲学。而我翻开这本酒经,仿佛闻到千年酒香扑面而来,看到杜康在月下与我共饮,教我品味人生百态。那些精妙的酿造工艺背后,藏着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智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一本传承千年的典籍,提醒我们慢下脚步,像古人那样在酒中寻得真趣,品出生命的醇香。
我其实对《北山酒经》有着复杂的感受。作为一部宋代流传下来的酿酒专著,它确实承载着丰富的古代工艺智慧,但其中也夹杂着太多早已不合时宜的观念。朱肱在书中将酿酒技艺与阴阳五行之说紧密相连,这种思维方式在今天看来未免太过牵强。就像周有光先生说的,学问不分古今中外,但我们必须承认,有些知识确实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得陈旧。
开篇那些关于"酒星在天"的论述就让人啼笑皆非。作者煞有介事地讨论酿酒与星象的关系,仿佛天上的某个星座真的能决定瓮中酒醪的成败。但有趣的是,当我耐着性子读完全书,发现这些看似荒诞的理论背后,其实都指向一个朴实的结论:酿酒需要耐心和细致。这让我想到一个规律:古代技术类书籍总喜欢用神秘主义的外衣包裹实用知识,就像《了凡四训》最终都归结为劝人行善一样,《北山酒经》的核心要义其实都在强调酿酒者的专注与匠心。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总论酒性,中卷记述制曲,下卷详载酿造之法。最令人称奇的是其中对酒曲制作的记载,从"香泉曲"到"豆花曲",详细记录了十几种酒曲的配方和制作工艺。这些内容即便放在今天,对研究传统酿造的学者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书中也不乏令人费解之处,比如认为酿酒需择"黄道吉日",或是强调酿酒者必须"心正",否则酒就会变酸——这种将工艺成败与道德品质挂钩的说法,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不可否认,书中确实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古代酿造智慧。比如对温度控制的细致观察,对不同水质影响的记载,以及对发酵过程的精准描述,都展现了宋代酿酒技术的高度发展。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经验之谈虽然宝贵,却与现代微生物学、化学原理有着本质区别。就像我们不会用《黄帝内经》来指导现代医学一样,我们也不该完全照搬《北山酒经》的方法来酿酒。
更值得深思的是书中反映出的古人对酒的认知。他们将酒视为"天之美禄",赋予其近乎神圣的地位。这种态度与今天将酒精饮料商品化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也许古人对待酿酒的那种敬畏之心,正是当代工艺传承中最缺失的部分。但另一方面,书中将酒与养生过度联系的观点也需批判看待,毕竟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过量饮酒的危害。
阅读这类古籍时,我总在传统智慧与现代认知之间寻找平衡点。就像亚当·斯密揭示市场规律的同时也指出其局限性一样,我们在汲取古人经验时也要保持理性判断。《北山酒经》中那些关于季节、温度、原料的观察确实充满智慧,但那些迷信之说则需要摒弃。酿酒是一门科学,不应该被神秘主义所束缚。
当代酿酒师完全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灵感,但必须用科学眼光加以筛选。比如书中强调的"洁器"要求就非常符合现代卫生标准,而那些择日酿酒的规矩则大可一笑置之。真正有价值的是古人那种对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不是那些附着其上的神秘说法。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确信一个道理:对待传统智慧,既要心存敬意,又要保持独立思考。就像托克维尔在观察民主制度时既看到优点也指出缺陷一样,我们对古籍也应该采取这种辩证态度。《北山酒经》是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但走过这座桥时,我们需要带着现代人的理性和判断力,而不是全盘接受古人的世界观。毕竟,最好的传承不是照单全收,而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这是一本讲酿酒的书。内容很老,但方法很实用。
清醪入喉,方知酒中真味
快翻翻这本酒书,有用但难懂。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