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墨史
墨史

墨史

陆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三卷。元陆友撰。其著作除《墨史》外,还有《砚史》、《印史》,诗文集有《杞菊轩稿》,现均已亡佚。其作《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七言古诗,可作研究《水浒传》故事演变的资料。今传世著作有《墨史》、《研北杂志》。《墨史》为一部集古来精于制墨者事迹的书。上卷,主要记载魏、晋、刘宋、唐各代著名制墨家事迹。于魏记韦诞一人,于晋记张金一人,于刘宋记张永一人,于唐记李阳冰、祖敏以下十九人。中卷,主要记载宋代制墨家的事迹。记宋代柴珣、陈朗以下一百三十余人。下卷,除记宋代制墨家外,于金记刘法、杨文秀二人,又记载了高丽、契丹、西域之墨,并载有杂记二十五则,均为墨之典故。是书搜罗精全,记载广博,并时有辨析考证,言之有据。如其论奚廷珪非李廷珪一条,作者旁证博引,从世家、子嗣、姓名、居地论证奚、李为二人,不过名字偶同罢了,较有说服力。现存知不斋本三卷、项药师刊本、刘泖生据厉樊榭钞本过录三卷、《敏求记》 载此书也作三卷、《四库全书》本等。
更多
书评  · 8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622312
墨史浅显,不值细究。
2025年09月03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27048
《墨史》作为中国古代制墨工艺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科技史与工艺美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部由元代陆友编撰的专著,以其严谨的考据和详实的记载,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古代制墨技艺文献。陆友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学者,其深厚的学术功底与对工艺之美的独到见解,使这部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成为一部兼具科学价值与人文内涵的经典。 陆友字友仁,号砚北生,是元代著名的藏书家、鉴赏家和工艺研究者。他生活在文人雅士推崇文房四宝的时代背景下,对墨的制作与鉴赏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他不仅广泛收集历代制墨文献,更亲自走访各地墨坊,与制墨工匠深入交流,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治学态度,使《墨史》成为一部真正"接地气"的工艺专著。值得一提的是,陆友还著有《砚北杂志》《墨史》等著作,显示出他对文房器具系统性的研究兴趣。 《墨史》全书分为三卷,系统记载了从唐代至元代的制墨工艺发展历程。书中详细论述了松烟墨、油烟墨等不同墨品的制作工艺,包括原料选取、炼烟方法、和胶技术等关键环节。尤为珍贵的是,陆友不仅记录了当时通行的制墨方法,还保存了许多已经失传的秘制配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工艺细节近乎苛刻的追求,比如对"轻胶十万杵"这种传统工艺的坚持,体现了他对传统技艺的敬畏之心。 从专业角度看,《墨史》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技术记载的完整性,更在于陆友对制墨工艺的文化解读。他将制墨技艺提升到"道"的层面,认为优质的墨品需要"心手相应",这种将工艺与心性修养相结合的观点,至今仍给人以深刻启发。个人认为,陆友对"墨品如人品"的强调,实际上揭示了中国传统工艺中"技进乎道"的深层文化逻辑。 陆友作为《墨史》的作者,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开阔的学术视野令人钦佩。他既能深入工艺细节,又能跳出技术层面思考文化意义;既尊重传统配方,又勇于记录创新工艺。这种平衡传统与创新的智慧,正是当代工艺研究者最需要学习的品质。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翻阅这部记载着千年墨香的专著,依然能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温度与厚度。 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工艺经典。它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制墨技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展现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的精髓。对于工艺美术研究者,它是不可多得的技术文献;对于普通读者,它则是一扇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窗口。在提倡工匠精神的当下,重新审视这部七百年前的工艺专著,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示。
2025年09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

@《墨史》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