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袁阳源集
袁阳源集
袁淑

袁阳源集

袁淑  

南朝宋诗文别集。一名《袁忠宪集》。袁淑撰。袁淑字阳源,死后追赠太尉,谥忠宪。据《宋书》本传,袁淑有文集传于世。《隋书·经籍志》著录《袁淑集》11卷,其中包括录1卷,又说明“梁十卷,录一卷”,可见《隋志》所见即南朝旧本。《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著录十卷。宋时已佚。今有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本一卷。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6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21883
古人为学重在明德修身,今人为学多求功名利禄。过去读书人讲究立身行道,现在读书人只想升官发财。南朝袁阳源的文章,至今读来仍能给人启发。他的文集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对世道人心的观察尤为深刻。 袁阳源批评当时社会风气败坏的现象。他指出很多读书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趋炎附势。这些人为了功名可以不择手段,丧失读书人的气节。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同样存在。现在的学者也经常为了职称、项目而违背学术道德。 文集中关于为官之道的论述很有价值。袁阳源强调官员要清正廉洁,不能贪图私利。他以具体事例说明,贪官最终都没有好下场。这些道理对今天的公务员仍有警示作用。现实中不少官员正是因为不懂这个道理而身败名裂。 文集中的家训部分值得深思。袁阳源告诫子孙要勤俭持家,不能挥霍无度。他特别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家庭忽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导致年轻人不懂做人道理。这些问题在古代就已经被清楚指出。 袁阳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分析很有见地。他观察到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今天同样存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道德水准反而下降。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享受,忽视精神修养。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84037
读完《袁阳源集》,感觉有些茫然。袁阳源的诗文看起来工整,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他写了很多应酬之作,表面华丽,深处却空洞。有人说他才气过人,可我看不出特别的地方。他的文字就像流水账,记了很多事,但没留下多少印象。也许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文章已经算不错了。就像一个人很用力地表演,观众却记不住他演了什么。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94398
南朝刘宋时期文人袁阳源的创作中,"鹤"的意象贯穿始终,成为其精神世界的独特注脚。"孤鹤唳空林,清响彻云霄"出自其《游山》一诗,这只离群的仙鹤不仅勾勒出山林的空寂,更暗喻着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与苏轼笔下"雪泥鸿爪"的漂泊感不同,袁阳源笔下的鹤始终保持着遗世独立的姿态,这种差异恰恰折射出南朝隐逸文化与宋代士人精神的不同面向。 细读袁阳源现存的二十七首诗作,会发现"松""鹤""云"三个意象构成了稳定的意象群。在《咏怀》中"青松临广路,白鹤舞前庭"的描写,将高洁的品格与自由的精神完美融合。值得注意的是,其《效古》诗中"朝云生庭户,夕鸟栖檐端"的意象组合,已经呈现出后世山水田园诗的雏形。这种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过渡,在袁阳源创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整理的《袁阳源集》校注本,通过严谨的文献考据,还原了这位被长期低估的南朝诗人的创作全貌。编者特别关注其与谢灵运、颜延之等同时代文人的唱和关系,在注释中详细标注了每首诗的创作背景。书中对"鹤"意象的专题分析尤为精彩,揭示出南朝士人如何在乱世中通过文学意象构建精神家园。读罢掩卷,那些振翅高飞的鹤影,依然在字里行间清晰可辨。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71150
袁阳源的文章写得太多但内容太少,表面华丽但思想很浅。他喜欢堆砌典故,看起来很有学问,实际上只是抄书。他的诗赋模仿古人,但缺少自己的东西。读他的集子要先看《文选》和《文心雕龙》,这样才能知道哪些是抄的,哪些是他自己的。他的文章结构松散,经常跑题。写景的部分太长,抒情的部分又太短。他用的典故很多都解释错了。比如《游山赋》里"丹崖"当作"赤岸",他直接照搬鲍照的用法,其实意思不一样。考证他的文章要查《太平御览》和《艺文类聚》,这些书里收录的原文比他写的准确。他的骈文对仗很工整,但内容空洞。要是只学他的修辞技巧还可以,想学思想就算了。
2025年07月05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87376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袁阳源以其清雅文风与深邃思想,在《袁阳源集》中完美诠释了这句古训的魅力。
2025年07月05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