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嵇中散集
知书房
嵇中散集
嵇康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39
发表书评
在最迷茫的时候翻开《嵇中散集》,读着读着忽然觉得连烦恼都是珍贵的。嵇康活得那么真实,弹琴打铁,写诗骂人,把魏晋的风骨都凝在墨迹里。我三十岁了还在职场里委曲求全,他却敢对着钟会甩出"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的诘问,这份孤傲让人既羡慕又心疼。读"广陵散绝"时眼眶发热,明明知道结局是刑场一曲,却依然被那份"目送归鸿"的从容打动。现在的人总说要做自己,可谁真敢像嵇叔夜这样把头颅悬在琴弦上?我终究学不会他的决绝,但每次重读《与山巨源绝交书》,都会在"越名教而任自然"下面画新的波浪线——原来人还可以活得这般酣畅淋漓。这套书该放在枕边,失意时翻两页,比什么心灵鸡汤都管用。
"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愤怒时读嵇康,他告诉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迷茫时读嵇康,他质疑你:"六经未必为太阳";孤独时读嵇康,他让你困惑:"越名教而任自然"。被世俗束缚时,他让你怀疑:"竹林之游,岂复顾朝廷乎";面对强权时,他又让你动摇:"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更不用说"每非汤武而薄周孔""人生寿促,天地长久""声无哀乐,本在于心"这样让人不安的句子。他似乎总在挑战你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
读嵇康时,你经常会感到不舒服。他的文字像一把锋利的刀,不断划破你对世界的认知。他否定传统,质疑权威,甚至推翻常识。这种彻底的反叛精神让人害怕。他提出的每个问题都像在逼你做出选择:要么接受他的观点,要么找出反驳的理由。
但奇怪的是,你又会忍不住一直读下去。因为在这个处处要求你服从的世界里,终于有人敢说真话。他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也不在乎后果。这种纯粹的叛逆既让人钦佩,又让人担忧。
魏晋的竹林摇曳间,嵇康锻铁时飞溅的火星或许照亮了思想史上最耀眼的觉醒时刻。这部留存诗文37篇的残卷,以铁与血浇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筋骨——《声无哀乐论》解构了礼乐教化的权力逻辑,《养生论》在玄学迷雾中锚定形神相济的生存哲学。那些被史书简化为"非汤武而薄周孔"的狂言,实则是思想者对文明基因的精密解构:琴弦震颤的物理事实与情感投射的心理学区分,比西方声学美学早十四世纪触及本质问题;"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宣言,至今仍在叩击着制度与自由的永恒命题。当现代心理学发现音乐治疗的科学依据,当存在主义哲学家重新发现"七不堪"中的主体性抗争,方知真正的思想从不囿于特定时代,而是活在每次对生命本真的追问中。那些看似散逸的杂文尺牍,暗藏着对认知边界的系统性突破,提醒着后工业时代:在技术异化的漩涡里,最叛逆的灵魂往往守护着最纯粹的人性。
有人从中读出了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潇洒不羁,有人却读出了"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隐忍悲凉。而我翻阅《嵇中散集》,却听见竹林深处传来一声轻叹,那是魏晋风骨最后的气节,也是乱世文人无奈的绝响。那个为理想而死的背影,在纸页间愈发清晰。每当读到"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时,总想起他说过的"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这般狷介之士,却在钢刀加颈时还能从容抚琴。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