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何水部集
何水部集
何逊

何水部集

何逊  

别集名。南朝梁何逊(郯城人)作。逊曾官水部员外郎,故名。原集久佚,明薛应旗有辑本2卷。又明张燮辑本3卷,附录1卷。因逊曾为庐陵王室记室,故又名《何记室集》。又明张溥辑本合为一卷。凡赋、笺、书共11篇,乐府4首,诗97首,联句16首。1980年,中华书局据张燮本排印,作了校刊,名《何逊集》。增佚诗4首,序跋3篇。逊早年即以诗文著称,其文与刘孝绰并见重,当时谓之“何刘”,其诗与阴铿颇相似,后人谓之“阴何”。集中所存100余首诗,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写景抒情皆精妙,语言清新隽美,明净自然,颇有谢朓风致,但乏风骨,比较平弱。《临行与故游夜别》、《赠诸游旧》、《与胡兴安夜别》等诗,是其优秀之作,情真意切,耐人寻味,其中写景诸联,细致精当,工于炼字,颇有唐诗的境界格调。清沈德潜《古诗源》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诗中有不少写景名句如“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赠诸游旧》),“野岸平沙合,远山远雾浮”(《慈姥矶》)等,向为后人称道。杜甫极推许其诗,《解闷》诗中云“颇学阴何苦用心”。另集中所存少量辞赋和骈文,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及其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3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72919
读之难懂,细品有味。
2025年07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69819
翻开《何水部集》,感觉有点失望。里面的诗读起来很普通。很多句子看起来很美,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没什么内容。何逊说自己写诗很认真,但是我看不出他下了多少功夫。 他的诗里经常写风景,但都是常见的描写。比如写春天就是花啊草啊,写秋天就是落叶啊大雁啊。这些别人都写过很多次了。他写这些的时候,好像只是在重复前人的话,没有自己的想法。 他写朋友离别的诗特别多。每次都是差不多的意思。朋友走了,他很伤心。这种诗写一首两首还行,写太多就显得很无聊。感觉他除了这些就没别的东西可写了。 有人说他的诗很清新。我觉得这种清新很表面。就像一碗清水,看着很干净,喝起来却没什么味道。南朝那么多诗人,比他写得好的有很多。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92024
有人读《何水部集》看到了"居官清慎,不堕素业"的为官之道。有人读出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处世哲学。我翻开这本集子,就像在听一位正直的长辈讲述做人的道理。他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什么是清白的品格,什么是为民的担当。这些文字传承了南朝文人的风骨,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这种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因为它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69713
不少读者认为《何水部集》艰深晦涩,难以通读。实际上,这部南朝文集多用当时口语写作,其中夹杂大量吴地方言。阅读困难的原因在于方法不对。凡读六朝诗文,读者应当具备基本的训诂知识,最好先熟悉《说文解字》。 语言学家黄侃先生在讲解六朝文学时说过:"《何水部集》中的《赠王主簿》、《入西塞》等诗,在当时不过是寻常书信往来之作。现在读来觉得艰涩,是因为我们不懂当时的白话。《南史·文学传》说'何逊诗多俗语',俗语就是白话。六朝文人都用当时的白话写作,但《何水部集》特别难懂,因为何逊长期生活在建康一带,诗中多用吴语词汇。建康地处江南,与北方语言差异较大,所以更难理解。" 《隋书·经籍志》提到"读六朝集部当参《方言》",因为扬雄《方言》记录了当时各地的口语。何逊诗中有不明白的地方,查《方言》就能懂。比如《赠江长史别》中"踟蹰"一词,《方言》解释为"吴人谓徘徊曰踟蹰"。这种例子在集中很多。 现代读者若直接读原文确实困难。建议先看注释本,了解每个词的当时含义。重点要掌握几个方面的知识:一是六朝时期的常用口语,二是吴越地区的方言特点,三是当时特殊的语法习惯。何逊喜欢用"侬"自称,"底"作疑问词,这些都是典型的吴语特征。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18112
《何水部集》如清泉润心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便将孤寂与坚守写得入骨三分。
2025年07月02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