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让县自明本志令
让县自明本志令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曹操著。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武故事》,收于《中国历代散文选》上册。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曹操迎献帝迁都许昌,献帝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建安十三年任丞相,遂总揽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因而招致朝野谤议,说他将篡汉自立。为此,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0)颁发了这篇文告。题目系后人所加。说明其志向是随时势地位变化的。最初不过想作个好郡守;任典军校尉后也只想封侯作征西将军;镇压黄巾起义、平袁术、袁绍、刘表后,位极人臣,才以平天下为己任,并无不逊之心。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说:“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又说,曹操的“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刘盼遂、郭豫衡主编《中国历代散文选》说:“本文是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下,表明自己没有废汉自立之心的一篇文告。文章严峻而包含着浓厚的感情,与一般文告不同。”此篇是曹操后期散文的代表作。
更多
书评  · 8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72274
读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总让人感到一种精心设计的虚伪。表面上是谦让退位,实则处处彰显权势,字里行间透着权谋家的算计。这种以退为进的把戏,在政治斗争中屡见不鲜,但曹操的表演尤为拙劣。他反复强调自己"本非岩穴知名之士",却又不厌其烦地列举自己的功绩,这种自相矛盾的说辞,暴露了他既想维持清高形象又难掩勃勃野心的本质。 从易经的角度看,曹操此举恰似"履虎尾"之象,表面谦卑实则险恶。他以让县之名行固权之实,正如卦象所示,表面柔和内藏锋芒。道德经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曹操深谙此道,却用得如此露骨。他的文字游戏玩得太过刻意,以至于每个字都像是在做政治算术,而非真诚的内心剖白。 更令人不适的是文中流露的傲慢。曹操自称"奉天子以令不臣",实则把自己凌驾于汉室之上。这种扭曲的权力观,完全违背了"天道无亲"的自然法则。他用华丽辞藻包装专断,用谦卑姿态掩饰野心,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派,就像是在读者面前上演一场拙劣的政治秀。 细究其文,曹操处处在为自己辩解开脱,却从未真正反思过权力的边界。他反复强调"非复汉臣",却又大谈特谈自己的功绩,这种分裂感令人作呕。一个真正有担当的政治家,应当如管仲所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而非像曹操这样沉迷于权力游戏。 最讽刺的是,这篇所谓"让县"的文章,最终反而暴露了曹操对权力永不满足的贪婪。他口口声声"志在天下太平",实则处处显露"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的霸道。这种政治表演,不过是给赤裸裸的权力欲望披上了一层华丽外衣。读罢全文,只觉一股浓重的权谋气息扑面而来,令人窒息。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

@《让县自明本志令》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