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尚书正义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尚书正义

孔颖达  

《尚书》学著作。唐代颁行的《五经正义》之一,二十卷。孔颖达等撰。唐贞观年间,“新定五经”颂布后,太宗又命撰《五经义疏》。由孔颖达领衔,王德韶、李子云等执笔,撰《尚书义疏》。该书以梅赜所献伪《孔传古文尚书》(《舜典》篇用姚方兴所献本)为底本,甄录南北朝以来各家旧有疏注,尤其是刘焯、刘炫的旧疏,“览古人之传记,质近代之异同,存其是而去其非,削其烦而增其简。”(《尚书正义序》),加以综合发挥而成。初稿撰成后,几经讨论修改,马嘉运驳正其失,于志宁、张行成、高季辅增损其辞,直到高宗永徽四年,始定稿刊行,定名为《尚书正义》。从此,《尚书》各种异文版本以及各家学说不再流行。由于该书抛弃和排斥马融、郑玄、王肃等注本,而肯定伪《孔传古文尚书》,不仅使人们对《尚书》真正版本的面目认识模糊,而且常常使自身的解说陷入矛盾之中,不能自圆。然而,此书保留了汉以来经学界研究《尚书》的一些成果,特别是使今文《尚书》二十八篇得以流传下来,应该是一大功绩。有《十三经注疏》本。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5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986483
"古之王者,建万国,亲诸侯,命卿士,列爵位,分田里,以教民德,以正民性,此天子之所以平治天下也。"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6697
从去年冬天开始读这本书,断断续续到今年春天才看完。孔颖达的注释特别详细,但有时候越看越糊涂。他说得很绕,经常把简单的事情说得很复杂。有些地方翻来覆去解释,反而让人搞不清原文的意思。我看不懂的时候就跳过去,这样大概读了三分之二的内容。有人说这是研究《尚书》必读的书,但我觉得太难了。可能是我水平不够吧。 甲辰春分记于北京。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2876
《尚书正义》这本书让我觉得很不舒服。我认为它把古代的事情说得太复杂了。很多人觉得这是经典著作,但是我觉得里面有很多问题。 首先,这本书的文字太难懂了。我读的时候要不停地查字典。很多句子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我觉得好书应该让人容易理解,而不是故意写得这么晦涩。 其次,这本书的内容太陈旧了。它讲的是几千年前的事情,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没有关系。现代社会变化这么快,为什么还要看这些老掉牙的东西呢?我觉得读这种书就是在浪费时间。 然后,这本书的观点太保守了。它总是说要遵守古代的规矩,不能改变。可是时代在进步,我们不能永远按照老祖宗的方法做事。这种思想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最重要的问题是,这本书把古代帝王的事情说得太神圣了。它总是说天子怎么怎么正确,百姓要怎么怎么服从。这种说法现在看起来很不合理。现在人人平等,为什么还要崇拜那些古代的统治者呢? 我觉得读这种书不如读些现代的作品。现代社会有很多好书,讲的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这些书更有用。读《尚书正义》只会让人变得古板。 书里还说很多大道理,比如要忠君爱国。这些话听起来好听,但是实际上没什么用。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是这些空话。 我建议年轻人不要在这本书上花太多时间。与其读这些难懂的古文,不如多学点实用的知识。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的人,不是只会背古书的人。 这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让人不敢质疑。它总是说古代圣贤的话都是对的。这种态度很不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盲目相信古人说的每一句话。 总之,我觉得《尚书正义》不值得花时间去读。它不会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新思想,不是这些老一套的东西。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8043
古之圣王治天下,必以《尚书》为镜鉴,观得失于三代,考兴替于百王。今人读史,多作学术研究,或为论文之资,或为职称之阶,鲜有以修身治国为念者。每见学者高谈《尧典》《舜典》,却不知"克明俊德"为何物;空论《洪范》九畴,却不解"彝伦攸叙"之真义。此辈读圣贤书而不行圣贤事,与市井之徒何异?近日重读《尚书正义》,愈觉孔颖达疏解之精微,不仅阐发经义,更将先王之道化作日用伦常。 《尚书》所载"正德利用厚生"六字,至今仍是治国宝训。观今日某些为政者,或好大喜功,或与民争利,全然背离《尧典》"允执厥中"之训。尤令人唏嘘者,是《无逸》篇告诫"君子所其无逸",而今人但求逸乐,周公劝诫竟成空谷足音。读至《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之句,未尝不掩卷长叹——当代多少决策者,既不知人,更不安民,徒以GDP数字为能事。 《尚书正义》最动人处,在于将上古诰命转化为处世箴言。如孔疏解《康诰》"恫瘝乃身",谓当视民之痛如己痛,此语令我想起某地官员面对民众诉求竟称"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人民当奴仆",两相对照,真令人扼腕。书中"民惟邦本"四字,本为治国根基,如今却成某些人报告中装饰门面的套话。每见地方大兴土木而民生凋敝,便愈觉《尚书》"不役耳目,百度惟贞"八字重若千钧。 读《尚书》当如对圣贤,须整肃衣冠,澄澈心神。可惜今人多在手机屏幕上草草浏览,更有甚者,以戏说方式解经,将"天命靡常"曲解为成功学鸡汤。忆及儿时见祖父晨起必沐手焚香而后展卷,方知古人"敬惜字纸"非虚言。今日重读《尧典》"光被四表"之语,忽觉这不正是对文明传播最美好的期许?可惜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格于上下"的圣王气象,早被解构成网络空间的碎片化符号。
2025年07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6254
中华文化典籍中的瑰宝《尚书正义》作为十三经注疏之首实至名归。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里,《尚书正义》是传承最久、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至今仍被研究。《尚书正义》意义重大。从思想内涵的深刻、注释方法的严谨、文本考据的细致到语言表达的准确,有些地方直接沿用前人成果,更多地方则是融会贯通自成体系。 读完确实佩服作者学识渊博注释者功力深厚,作者所作注释清晰,考证详细,条理分明,简明扼要,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有恍然大悟之感,更有反复研读仔细琢磨之意,学术价值每字每句都是不可替代的,注释准确,论证严密,确实可以说是,"言必有据,论必求实"。 文本内容与思想价值不好简单评价,每个研究者都有不同理解。值得肯定的是保存了上古历史文献,值得思考的是部分内容真伪难辨;值得肯定的是记录了早期政治制度,值得思考的是某些记载可能经过修饰;值得肯定的是体现了儒家思想源头,值得思考的是后世解读难免带有时代局限。 清代学者称赞《尚书正义》非同寻常,是经典中的经典。这部书汇集了历代学者的智慧,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是中华文明长期积累的成果。
2025年07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