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征东
如莲居士

薛仁贵征东

如莲居士  

《薛仁贵征东》是我国著名的通俗小说之一,讲述了唐代杰出的英雄人物薛仁贵的故事。全书采用章回体形式,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值得一读。内容大致以薛仁贵的生平为经线,以他征东的事迹为纬线。薛仁贵本来是一介平民,应募投军,被埋没在火头军中,虽屡立奇功,但是他所有的功劳,却被奸臣张士贵的女婿何宗宪冒领去了。后来经元帅尉迟恭侦查了很多次,才水落石出。因此,张士贵被治罪,他被封为平辽王,征东的故事就告一段落。《薛仁贵征东》虽不免涉及神怪,但是优点却不少,尤其是对几个主要人物的刻画,相当成功,如写尉迟恭的忠勇、程咬金的莽撞、薛仁贵的武功才智,都很突出。尤其是写柳金花因赠衣?累,后来牺牲一切,破除阶级观念,跟薛仁贵在破窑成亲,即是对当时中国传统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抗,尤其难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1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314185
如莲居士笔力雄健而叙事简练,既承演义传统,又别具匠心;《薛仁贵征东》虽属通俗说部,然布局精严,人物跃然纸上,尤以白袍小将三箭定天山一节最为脍炙人口。坊间刻本虽偶有字句舛误,然其慷慨之气不掩,读之犹闻战鼓雷鸣。若欲深究版本源流,可参校《说唐全传》及各类鼓词唱本,然纵不考据,单就其金戈铁马间流露的民间智慧与英雄气概,已足令人神往。书中"淤泥河救驾"一段,"淤泥"二字各本皆作"於泥",实乃方言音转使然,非刊刻之误,此中可见民间文学鲜活本色。这般既有历史骨架又富传奇血肉的演义,最宜配一壶浊酒,在雪夜灯下痛快读之。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4028
读完《薛仁贵征东》,最深的体会是历史演义中展现的治军智慧至今仍具启示意义。如莲居士笔下的薛仁贵既重军纪严明,又懂体恤士卒,这种刚柔并济的带兵之道,恰似一面映照古今的铜镜。今人常争论法治与人治孰优孰劣,却忽略了二者本应如车之两轮——唐军东征时若仅靠冷硬的军法,断不能激发士卒以死效命;但若只凭将领个人魅力,三十万大军恐怕早成乌合之众。 书中尉迟恭鞭打士卒反失军心的情节尤为发人深省。这让我想到现代管理中,制度若失之严苛便如无根之木,道德教化若无规章支撑则似沙上筑塔。薛仁贵雪夜巡营时替士兵系紧革带的细节,比任何慷慨陈辞都更能凝聚军心。历史演义虽多艺术加工,但这种"立法度而存温情"的智慧,对于今人处理制度与人性张力的难题,仍闪烁着跨越千年的光亮。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337268
翻开如莲居士的《薛仁贵征东》,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烈的忠君报国气息。这部演义小说打着历史故事的幌子,实则处处在为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背书。薛仁贵这个人物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忠臣模板,他的每一次征战、每一次抉择,都在重复着一个不变的逻辑: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小说开篇就为读者设下了一个道德陷阱。薛仁贵出身寒微却心怀大志,这个设定看似励志,实则暗藏玄机。作者刻意强调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谦逊,又安排他屡获奇遇,最终得到唐太宗的赏识。这种叙事手法巧妙地将个人奋斗与忠君思想捆绑在一起,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忠君即是正道"的价值观。但细想之下,这种所谓的"寒门贵子"故事,不过是给封建等级制度涂脂抹粉罢了。 征东战役的描写更是暴露了作者的真实意图。高句丽被塑造成野蛮残暴的形象,而唐军的征讨则被美化为"替天行道"。这种非黑即白的叙事模式,掩盖了战争背后的权力博弈。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对战争残酷性的描写极其有限,反而大书特书薛仁贵如何神勇无敌。这种处理方式,分明是在用英雄主义的外衣包装侵略战争的本质。 人物塑造方面更是充满了说教意味。薛仁贵几乎没有任何性格缺陷,他的忠诚、勇敢、仁义都被无限放大。这种完美人设恰恰暴露了作者的用意:塑造一个可供效仿的忠臣典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中但凡有独立思考的人物,不是被丑化就是被边缘化。这种叙事策略,本质上是在扼杀读者的批判性思维。 最令人不适的是小说中无处不在的宿命论调。薛仁贵的每一次成功都被归结为"天命所归",而唐太宗的赏识则被神化为"慧眼识珠"。这种叙事逻辑从根本上否定了个人奋斗的价值,将一切成就都归功于君主的恩赐。在这样的框架下,普通人除了等待君主的垂青,似乎别无出路。 爱情线索的处理同样经不起推敲。柳金花对薛仁贵的不离不弃,被描绘成一段佳话。但细究之下,这段感情完全服务于塑造薛仁贵的完美形象。柳金花更像是一个道具,她的存在只是为了证明主人公的人格魅力。这种对女性角色的工具化处理,暴露了封建伦理的腐朽本质。 小说中那些看似精彩的战争场面,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其中的套路化倾向。薛仁贵总能以少胜多,总能化险为夷,这种违背常理的设定,不过是为了强化"忠臣必有好报"的迷信思想。当读者为薛仁贵的胜利欢呼时,殊不知已经落入了作者预设的思想牢笼。 耐人寻味的是,小说对唐太宗形象的塑造。这位君主被描绘成明君的典范,他的每一个决策都英明神武。这种刻意美化的背后,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美化。作者不遗余力地营造"明君忠臣"的和谐图景,却对权力运作的真相讳莫如深。 《薛仁贵征东》最致命的缺陷在于其历史观的扭曲。作者将复杂的历史简化为忠奸对立的故事,用道德判断取代历史分析。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误导读者对历史的认识,更潜移默化地灌输着封建等级思想。当我们为薛仁贵的忠义感动时,是否想过这种忠诚究竟服务于谁的利益? 掩卷沉思,这部小说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恰恰因为它迎合了权力对民众的思想驯化需求。那些看似热血的忠义故事,本质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在当今时代重读这样的作品,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看穿华丽叙事背后的权力逻辑。毕竟,真正的好故事不应该只是统治者的宣传手册,而应该展现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真相。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878943
看完《薛仁贵征东》不禁感慨,古人的英雄传奇真是让人心潮澎湃。薛仁贵这个寒门子弟,凭着一身武艺和赤胆忠心,硬是在门阀林立的时代闯出一片天地。那些跃马横刀的场面写得如此鲜活,仿佛能听见战场上金戈铁马的碰撞声。但掩卷细想,又觉得有些悲凉——在那个讲究出身门第的年代,普通人要出头何其艰难。薛仁贵的故事之所以动人,恰恰是因为他打破了这种桎梏,用实力证明英雄不问出处。如莲居士笔下的征东故事,既是对个人奋斗的礼赞,也是对时代局限的无声控诉。今日读来,这些跃然纸上的英雄气概,依然能让人热血沸腾。
2025年08月01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793886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2025年08月01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