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前汉演义
前汉演义

前汉演义

蔡东藩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皇帝专制”四字,是笼罩全书之大宗旨。秦造成之,汉沿袭之,是秦汉本一脉相关,无甚区别。秦朝自始皇起,经胡亥、子婴共历三世。只存在十五年。依事演述、寥寥数回,不成一卷。而且虽名为一朝,实则只闻暴政,未见平治,则秦朝实为由周至汉之过渡时代,故列于汉前,简述事迹。前汉二百多年间,有女宠,有外戚,有方镇,有夷狄,有佞幸,有阉宦,有权奸,古今以来乱国之祸端,俱汇集其中。或谓前汉一代与女宠外戚相始终,亦无不可也。本编旁釆博收,将所有前汉治乱之大事,备载无遗。民国蔡东藩在“演义救国”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系列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写秦末群雄逐鹿,刘邦建汉至王莽篡汉一段历史。这是一部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体例特殊,自批自注的演义巨作。全书文笔亲切自然,通俗易懂。
更多
书评  · 8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183892
古人读史,为的是明得失,知兴替,从中汲取治世之道。今人读史,大多图个热闹,看些权谋诡计,宫闱秘闻。蔡东藩的《前汉演义》写了汉高祖斩蛇起义到王莽篡汉这段历史,把正史和野史杂糅在一起,既有史实依据,又添了不少民间传说。 这本书好就好在写得通俗易懂。蔡东藩把枯燥的史书变成了故事,让普通百姓也能看懂汉代那些事。他写刘邦从市井无赖到开国皇帝,写项羽英雄末路,写吕后心狠手辣,人物都活灵活现。特别是写楚汉相争那段,情节紧凑,读起来就像看小说一样过瘾。 但问题也很明显。蔡东藩为了吸引读者,加了很多演义成分。比如写刘邦是赤帝之子,斩白蛇起义,这些神话色彩太重。还有把历史人物简单分为好人和坏人,缺乏客观分析。韩信明明是个复杂人物,在书里却被塑造成纯粹的受害者。 最让人不舒服的是书中浓厚的封建思想。蔡东藩动不动就说"天命所归",把皇帝神化。写女性不是红颜祸水就是贞洁烈妇,这种观念现在看实在太落伍。他还总爱说教,讲些忠孝节义的大道理,读多了觉得烦。 不过话说回来,这书至少让我们记住了汉代那些重要事件和人物。比起正史,它确实更容易读下去。只是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虚构。如果想了解真实历史,光看这个肯定不够,但作为入门读物还算合格。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938299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之身,凭借"善将将"的过人才能,聚集了萧何、张良、韩信等旷世奇才,最终开创了四百年大汉基业。读蔡东藩的《前汉演义》,最令人叹服的莫过于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精彩演绎,他将那些尘封已久的人物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刘邦的成功绝非偶然。这位出身沛县亭长的草莽英雄,最可贵之处在于知人善任。萧何的治国之才、张良的运筹帷幄、韩信的用兵如神,都在他手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特别是对韩信的使用,从拜将台前的破格提拔,到垓下之战的完美配合,无不显示出刘邦的识人之明。相比之下,项羽虽勇冠三军,却刚愎自用,连范增这样的谋士都不能善用,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实在令人唏嘘。 汉初三杰各有所长,却又相辅相成。萧何如同汉室的基石,在刘邦征战四方时稳固后方;张良似一把无形的利剑,总能出其不意地刺中敌人要害;韩信则是一柄锋芒毕露的宝刀,所向披靡。最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出身各异的人才——萧何是县吏,张良是韩国贵族后裔,韩信甚至曾受胯下之辱——竟能在刘邦麾下形成如此完美的组合。这不禁让人思考:或许真正的领导艺术,不在于自身有多强,而在于能否让每个人都发挥出最大价值。 书中对吕后的刻画尤为传神。这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既有狠辣果决的一面,也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她诛杀功臣的手段确实残酷,但维持汉初政局稳定的功绩也不容忽视。蔡东藩没有简单地将她妖魔化,而是展现了一个立体复杂的政治人物形象,这种客观的笔触正是本书的可贵之处。 文景之治的盛世图景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汉文帝的宽仁、汉景帝的刚毅,父子二人接力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特别是文帝废除肉刑、减轻赋税等举措,不仅体现了仁政思想,更彰显了治国智慧。读到这里,不禁感叹:原来"无为而治"也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 合上书本,那些鲜活的历史人物依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蔡东藩用他独特的笔法,让我们看到了大汉王朝崛起的壮阔历程,更看到了人性在历史洪流中的种种表现。这或许就是历史演义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83519
看透汉史,你就悟了。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目录·103
关于我们目录自序第01回 移花接木计献美姬 用李代桃欢承淫后第02回 诛假父纳言迎母 称皇帝立法愚民第03回 封泰岱下山避雨 过湘江中渡惊风第04回 误椎击逃生遇异士 见图谶遣将造长城第05回 信佞臣尽毁诗书 筑阿房大兴土木第06回 阬深谷诸儒毙命 得原璧暴主惊心第07回 寻生路徐市垦荒 从逆谋李斯矫诏第08回 葬始皇骊山成巨冢 戮宗室豻狱构奇冤第09回 充屯长中途施诡计 杀将尉大泽揭叛旗第10回 违谏议陈胜称王 善招抚武臣独立第11回 降真龙光韬泗水 斩大蛇夜走丰乡第12回 戕县令刘邦发迹 杀郡守项梁举兵第13回 说燕将厮卒救王 入赵宫叛臣弑主第14回 失兵机陈王毙命 免子祸婴母垂言第15回 从范增访立楚王孙 信赵高冤杀李丞相第16回 驻定陶项梁败死 屯安阳宋义丧生第17回 破釜沉舟奋身杀敌 损兵折将畏罪乞降第18回 智郦生献谋取要邑 愚胡亥遇弑毙斋宫第19回 诛逆阉难延秦祚 坑降卒直入函关第20回 宴鸿门张樊保驾 焚秦宫关陕成墟第21回 烧栈道张良定谋 筑郊坛韩信拜将第22回 用秘计暗度陈仓 受密嘱阴弑义帝第23回 下河南陈平走谒 过洛阳董老献谋第24回 脱楚厄幸遇戚姬 知汉兴拼死陵母第25回 木罂渡军计擒魏豹 背水列阵诱斩陈余第26回 随何传命招英布 张良借箸驳郦生第27回 纵反间范增致毙 甘替死纪信被焚第28回 入内帐潜夺将军印 救全城幸得舍人儿第29回 贪功得祸郦生就烹 数罪陈言汉王中箭第30回 斩龙且出奇制胜 划鸿沟接眷修和第31回 大将奇谋鏖兵垓下 美人惨别走死江滨第32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第33回 劝移都娄敬献议 伪出游韩信受擒第34回 序侯封优待萧丞相 定朝仪功出叔孙通第35回 谋弑父射死单于 求脱围赂遗番后第36回 宴深宫奉觞祝父寿 系诏狱拼死白王冤第37回 议废立周昌争储 讨乱贼陈豨败走第38回 悍吕后毒计戮功臣 智陆生善言招蛮酋第39回 讨淮南箭伤御驾 过沛中宴会乡亲第40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第41回 折雄狐片言杜祸 看人彘少主惊心第42回 媚公主䩄颜拜母 戏太后嫚语求妻第43回 审食其遇救谢恩人 吕娥姁挟权立少帝第44回 易幼主诸吕加封 得悍妇两王枉死第45回 听陆生交欢将相 连齐兵合拒权奸第46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第47回 两重喜窦后逢兄弟 一纸书文帝服蛮夷第48回 遭众忌贾谊被迁 正阃仪袁盎强谏第49回 辟阳侯受椎毙命 淮南王谋反被囚第50回 中行说叛国降虏庭 缇萦女上书赎父罪第51回 老郎官犯颜救魏尚 贤丞相当面劾邓通第52回 争棋局吴太子亡身 肃军营周亚夫守法第53回 呕心血气死申屠嘉 主首谋变起吴王濞第54回 信袁盎诡谋斩御史 遇赵涉依议出奇兵第55回 平叛军太尉建功 保孱王邻封乞命第56回 王美人有缘终作后 栗太子被废复蒙冤第57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赐肉食戏弄条侯第58回 嗣帝祚董生进三策 应主召申公陈两言第59回 迎母姊亲驰御驾 访公主喜遇歌姬第60回 因祸为福仲卿得官 寓正于谐东方善辩第61回 挑嫠女即席弹琴 别娇妻入都献赋第62回 厌夫贫下堂致悔 开敌衅出塞无功第63回 执国法王恢受诛 骂座客灌夫得罪第64回 遭鬼祟田田蚡毙命 抚夷人司马扬镳第65回 窦太主好淫甘屈膝 公孙弘变节善承颜第66回 飞将军射石惊奇 愚主父受金拒谏第67回 失俭德故人烛隐 庆凯旋大将承恩第68回 舅甥踵起一战封侯 父子败谋九重讨罪第69回 勘叛案重兴大狱 立战功还挈同胞第70回 贤汲黯直谏救人 老李广失途刎首第71回 报私仇射毙李敢 发诈谋致死张汤第72回 通西域复灭南夷 进神马兼迎宝鼎第73回 信方士连番被惑 行封禅妄想求仙第74回 东征西讨绝域穷兵 先败后成贰师得马第75回 入虏庭苏武抗节 出朔漠李陵败降第76回 巫蛊狱丞相灭门 泉鸠里储君毙命第77回 悔前愆痛下轮台诏 授顾命嘱遵负扆图第78回 六龄幼女竟主中宫 廿载使臣重还故国第79回 识诈书终惩逆党 效刺客得毙番王第80回 迎外藩新主入都 废昏君太后登殿第81回 谒祖庙骖乘生嫌 嘱女医入宫进毒第82回 孝妇伸冤于公造福 淫妪失德霍氏横行第83回 泄逆谋杀尽后族 矫君命歼厥渠魁第84回 询宫婢才识酬恩 擢循吏迭闻报绩第85回 两疏见机辞官归里 三书迭奏罢兵屯田第86回 逞淫谋番妇构衅 识子祸严母知几第87回 杰阁图形名标麟史 锦车出使功让蛾眉第88回 宠阉竖屈死萧望之 惑谗言再贬周少傅第89回 冯婕妤挺身当猛兽 朱子元仗义救良朋第90回 斩郅支陈汤立奇功 嫁匈奴王嫱留遗恨第91回 赖直谏太子得承基 宠正宫词臣同抗议第92回 识番情指日解围 违妇言上书惹祸第93回 惩诸舅推恩赦罪 嬖二美夺嫡宣淫第94回 智班伯借图进谏 猛朱云折槛留旌第95回 泄机谋鸩死许后 争座位怒斥中官第96回 忤重闱师丹遭贬 害故妃史立售奸第97回 莽朱博附势反亡身 美董贤阖家同邀宠第98回 良相遭囚呕血致毙 幸臣失势与妇并戕第99回 献白雉罔上居功 惊赤血杀儿构狱第100回 窃国权王莽弑帝 投御玺元后覆宗

@《前汉演义》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