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书单 书籍库
西游记
西游记
吴承恩

西游记

吴承恩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另说是李春芳)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型加工,更能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0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861994
西天取经的人多看看。后面我内心迷茫的时候还会再翻的书。修行路上处处是陷阱。万事皆有报应。但行取经,莫问真假,降妖除魔手沾鲜血,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消灭几个妖怪。妖怪待我如何,是我的劫数。我待妖怪如何,是我的选择。慈悲是取经路上最大的谎言。保持警惕心,常举金箍棒,常怀猜忌之心,西天路上,先把命保住,修好自己的命,首先自己先做一个心狠手辣有手段的和尚,如果有一天我收了徒弟,我会首先教徒弟冷酷,多疑,狡诈,我会灌输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让他成为最精明最不容易死的猴子。希望他活到取得真经那天。 不论怎么样,当你打败妖怪的时候,要准备逃跑,要常作被报复的准备。即使平安无事的时候,也要多多想到暗算偷袭。即使吃饱喝足的时候,也要想到下顿没着落。即使妖怪对你示好,也要想想它肚子里打的什么算盘。即使快到西天的时候,也要提防最后一难。即使已经成佛了,还是要看到更厉害的佛,要意识到自己的法力其实差得远。 唐僧的善良害死了多少无辜。孙悟空的忠心换来了多少紧箍咒。猪八戒的贪吃误了多少事。沙僧的沉默纵容了多少恶。如来的一句考验死了多少生灵。观音的慈悲救不了该死的人。取经路上流的血比写的经书还多。念的经超度的亡魂不如打死的妖怪多。 真经取回来又怎样。大唐该乱的还是乱。百姓该苦的还是苦。妖怪该吃的还是吃。神仙该不管的还是不管。西天不过是另一个名利场。取经不过是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75036
有人说过,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永远不过时。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候,可能没想到这本书会流传几百年。现在看这本书,依然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唐僧取经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仔细看会发现,这本书不只是讲打妖怪。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这个过程很像一个人的成长。开始什么都不怕,后来吃了亏,才明白有些事情不能乱来。 猪八戒和沙僧也有意思。猪八戒贪吃好色,沙僧老实巴交。他们跟着唐僧,一路都在改变。特别是猪八戒,虽然毛病多,但关键时候从不掉链子。这让我想到现实中的人,谁没有缺点呢?重要的是能一起往前走。 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很多都有背景。这很像现实生活。有些问题表面上看很简单,背后其实很复杂。孙悟空经常要去找神仙帮忙,说明解决问题不能光靠蛮力。 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只觉得打妖怪好玩。现在再看,发现吴承恩写得很深刻。他把人性、社会、道理都藏在故事里。比如三打白骨精那段,唐僧不相信孙悟空,结果自己吃亏。这个道理现在也适用。 最近重读火焰山那回。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故事,不只是打斗。他们之间有感情,有矛盾,和普通人一样。这些细节让神话人物变得真实。 《西游记》里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每次看都能发现新东西。这可能就是经典的力量。它不只是讲故事,还在讲人生。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01731
在取经神话的表象之下,《西游记》展现的深层哲思从未过时:当理想主义遭遇现实困境,当信仰面临世俗考验,这支取经队伍的故事依然能给我们以现代启示。真正的修行不在于降服多少妖魔,而在于战胜内心的贪嗔痴慢疑。唐僧的迂腐与执着、悟空的桀骜与忠诚、八戒的惫懒与真性情、沙僧的沉默与坚韧,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人性图谱。 最令人着迷的莫过于那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时,会伸手接住牧童给的野果;唐僧在女儿国面对情劫时,额头沁出的细汗比任何说教都更真实;八戒偷懒被拆穿时,那副讪笑的模样活脱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这些瞬间让神魔故事有了人间温度,让取经路上的每一次劫难都成为照见人性的镜子。 吴承恩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妖魔横行的取经路隐喻了每个人的生命历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师徒四人,更是自己内心那个时而坚定时而动摇的"取经人"。那些看似荒诞的劫难,何尝不是我们都会遭遇的诱惑与考验?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才是西游故事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32733
《西游记》表面是取经故事,实际上暴露了人性在规则下的扭曲。唐僧团队一路降妖除魔,但那些妖怪多数是天庭神仙的坐骑或童子。这说明天庭本身管理混乱,神仙放纵下属为祸人间。取经团队消灭妖怪,本质上是在帮天庭擦屁股。 孙悟空从大闹天宫到戴上紧箍咒,是典型的驯化过程。他原本追求自由,最后却变成体制的维护者。紧箍咒代表强制约束,说明佛教需要用暴力手段才能让人服从。如来镇压孙悟空五百年,和玉帝用天庭镇压孙悟空没有本质区别。 唐僧这个角色最虚伪。他口口声声慈悲为怀,但对孙悟空念紧箍咒时毫不手软。他的慈悲是有条件的,只对听话的人施舍。取经路上他多次因为愚蠢差点害死徒弟,说明领导层往往是最无能的。 猪八戒和沙僧更可笑。他们原本是天庭高官,犯错被贬后立即改换门庭。这说明所谓忠诚都是假的,利益才是关键。佛教收留他们,不过是看中他们的战斗力。整个取经团队就是利益组合,根本不是因为信仰聚集。 取经路上的磨难都是安排好的。如来早就能直接把经书送到东土,非要折腾这一趟。这是典型的官僚作风,用形式主义证明自己的价值。九九八十一难的数字游戏,暴露了佛教对形式的执着远超对实质的追求。 《西游记》最可悲的是,它把压迫包装成修行。孙悟空被驯化叫"成佛",唐僧的虚伪叫"慈悲",天庭的腐败叫"劫难"。整个故事告诉人们:反抗没有用,最终都要被体制收编。这不是励志故事,而是驯化手册。
2025年07月02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438618
取经路上斩妖除魔,可那些妖怪有几个是真妖怪?天庭神仙的坐骑下界为祸,为何总在孙悟空要下死手时才被主人召回?这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倒像是编排好的剧本,各路神仙配合着演一场大戏。唐僧口口声声慈悲为怀,可对三个徒弟何曾有过真心?紧箍咒说念就念,分明是把徒弟当工具使唤。 都说孙悟空神通广大,可这齐天大圣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怎么一出山就甘心给凡人当保镖?如来一巴掌就能让他五百年不得翻身,这取经路上怕不是戴罪立功?那金箍棒挥舞得虎虎生风,却连个神仙的宠物都打不死,这大圣的名号怕是要打个折扣。猪八戒贪吃好色,沙僧唯唯诺诺,这样的取经队伍真能渡化世人? 唐僧肉能长生不老,这设定未免太过儿戏。若真如此,那些妖怪为何不直接啃一口就跑?非要等着孙悟空来救场。每次遇险都是固定套路:唐僧被抓,徒弟营救,妖怪现原形。这取经路上怕不是天庭安排好的真人秀?就连最后取得真经都要给点残缺,如来说这是"天数",可这"天数"为何总在戏弄取经人? 最可笑的是,取经回来个个成佛,可这一路上他们到底渡化了谁?那些被"降服"的妖怪,有几个真心向善?百姓依然受苦,妖魔照样横行。这取经的意义何在?莫非只是为了给如来添几个打工的菩萨?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变成斗战胜佛,到底是升华还是驯化? 取经团队一路上斩妖除魔,可他们自己何尝不是带着心魔上路?唐僧的固执,悟空的暴躁,八戒的贪婪,沙僧的麻木,这些心魔可曾真正消除?最后成佛时突然就六根清净了,这转变未免太过突兀。说到底,《西游记》更像是一出精心设计的职场剧:老板如来派下任务,中层观音负责监督,员工唐僧团队拼命干活,最后论功行赏。只是这赏赐,到底是解脱还是另一种束缚? 取经路上最耐人寻味的,是那些被"降服"的妖怪最后都回了天庭。原来作恶只要后台够硬,就能免于惩罚。这样的"佛法无边",到底在渡化谁?
2025年07月03日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