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孽海花
知书房
孽海花
金松岑 曾朴 著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42
发表书评
可怜此书,繁华遮眼耳。翻得来,读得去,终究是场虚热闹。穿金戴玉时读不出味道,穷途潦倒时更觉无聊。达官显贵作何想?贩夫走卒又有何觉?写的是花团锦簇,说穿了不过逢场作戏。晚清文人那点酸腐气,倒装进了这花哨的皮囊里。热闹是他们的,读者能得着甚么?呔,捧得越高,摔得越碎!诸位看官不必当真,且当听一场大梦。
《孽海花》以金雯青与傅彩云一段孽缘为主线,笔触细腻而情思绵长,非独写情爱,亦且映照晚清士林百态;曾朴叙事婉转而铺陈有致,既摹写人物形神,又穿插历史风云,然稍欠剪裁,故篇幅稍冗,当对读《官场现形记》以观照时代镜像、体察世情变幻,又可参酌《老残游记》之笔法。若但爱其缠绵悱恻,不妨专赏花榜评章、沪上欢场诸节。"状元夫人"一节写彩云惊鸿照影,既承《李娃传》之遗韵,又开海派文学先声,赛金花本事经此点染,竟成清末文学史一段传奇。予每读彩云欧游携猫、瓦德西帐前遗帕诸事,总觉历史洪流中,小人物之悲欢最是动人,此即曾氏高出寻常谴责小说处。
这本书我看得浑身是劲。先是觉得故事有意思,接着发现道理很深。主角经历很多困难,但一直不放弃。我每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翻几页,马上就有干劲了。书里有大道理,但说得很明白。有钱人读有用,普通人读也受益。心情好的时候看,能学到东西;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能打起精神。这本书教会我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看完觉得人生没那么难了,遇到事情知道该怎么处理。
在晚清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孽海花》展现的人性挣扎仍然值得我们深思。故事里的人物虽然离我们很远了,但他们的困境和选择却让人感同身受。傅彩云这个角色特别有意思,她周旋于各种男人之间,看似放荡不羁,内心却有自己的坚持。金雯青就更复杂了,他既想保持读书人的体面,又放不下对傅彩云的迷恋。
书中最打动我的地方是这些人物都很真实。傅彩云不是简单的坏女人,她会算计也会动真情。金雯青也不是完美的君子,他有软弱的时候。这些人物就像我们身边的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作者没有把他们写成脸谱化的好人坏人,而是写出了人性的复杂。
还有一点很有趣的是书中描写的官场生活。那些官员表面上道貌岸然,私下里却各怀鬼胎。这种描写现在看来仍然很真实,让人忍不住会心一笑。作者没有刻意批判,只是如实记录,反而更有说服力。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些人物就在眼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矛盾挣扎,都那么鲜活。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人性中的某些东西是相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百多年后读这本书,仍然能让人产生共鸣。
《孽海花》这部晚清小说实在值得每个关注社会与人性的读者细细品读。曾朴以一支辛辣的笔,将那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群像刻画得入木三分,字里行间既见文采风流,又藏深刻批判。读此书时,常觉那些百年前的人物仿佛穿越时空站在眼前,他们的挣扎与沉沦,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强烈的共鸣。
小说中金雯青这个人物塑造得尤为精彩。一个传统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文人,却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逐渐迷失。看着他一步步从意气风发的状元郎,沦落为沉迷享乐的纨绔子弟,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但曾朴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简单地将人物脸谱化,而是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金雯青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呈现,使作品超越了简单的道德说教,具有更深刻的思想价值。
"孽海"二字用得极妙。小说中描绘的上海租界,就像一片充满诱惑的孽海,吞噬着这些传统文人的灵魂。曾朴对当时上海社会风气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那些纸醉金迷的宴会、尔虞我诈的官场、光怪陆离的洋场,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晚清社会浮世绘。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既有传统士大夫的墨香,又混杂着西洋传来的香水味。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小说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不同于传统小说中脸谱化的女性角色,曾朴笔下的女性如傅彩云等,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人性。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与反抗,至今读来仍觉震撼。曾朴对女性心理的把握相当精准,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这些百年前的女性形象依然鲜活生动。
作为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孽海花》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曾朴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道德谴责层面,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命运,揭示了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人性的扭曲与异化。这种对人性的悲悯与理解,使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读完掩卷,不禁感叹:百年前的社会问题,今日读来依然似曾相识。也许这正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它总能穿越时空,照亮不同时代读者的心灵。《孽海花》不仅是一部文学佳作,更是一面照见人性的明镜,值得每个思考社会与人生的现代人反复品读。
查看更多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