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696138
2025年07月30日
奇书?未必。崔鸿的《别本十六国春秋》号称补正史之缺,但内容真伪难辨。可以正着看,可以反着看,但怎么看都像拼凑之作。得意时看无趣,失意时看更烦。学者觉得浅,普通人又看不懂。穷困时别指望它指点迷津,发达时也不需要它锦上添花。与其迷信这本杂录,不如直接读正史。考据不严,漏洞百出,这样的书也配叫"春秋"?
别本十六国春秋
知书房
别本十六国春秋
崔鸿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吴越春秋
知书房
吴越春秋
赵晔 著
地方史。原为十二卷,现存十卷。东汉赵晔撰。成书于东汉初年。赵晔,字君长。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曾远道去往四川从经师杜抚学韩诗。著有《韩诗谱》、《诗细历神渊》、《涉道微》及《吴越春秋》等书,今仅存《吴越春秋》一种。《吴越春秋》类似《越绝书》,主要记载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之事。共十卷。分为内、外传。前5卷述吴事,起自吴太伯,迄于夫差,称内传。后5卷述越事,始于无余,终至勾践,称外传。
明季北略
知书房
明季北略
计六奇 著
明末清初无锡人计六奇著,共二十四卷,记录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努尔哈赤崛起东北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分年记事,于崇祯一朝之事记载甚详,李自成入北京后之事,几乎是按日编排。
华阳国志
知书房
华阳国志
常璩 著
又名《华阳国记》。区域著名方志。东晋常璩撰。十二卷,附录一卷。璩,江原(今四川重庆)人。曾任成汉散骑常侍,掌著作典册,熟谙蜀事,遂纂是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以志为名的地方志。约四十一万字。所记上起远古下止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间巴蜀事。内容分三部分:一至四卷记梁、益、宁三州(相当今四川、陕西汉中和云南部分地区)历史、地理,但以地理为主,类正史地理志;五至九卷以编年体,主记公孙述、刘焉、刘璋、蜀汉、成汉及西晋统一时期的历史,似正史本纪;但详于正史。十至十二卷记三州自西汉至东晋的“贤士列女”等,相当“正史”列传。合地理、编年、人物于一体。地理主记各州历史、郡县沿革、治城、著名山川、道路,物产、风俗、民族、官宦政绩等,多为《后汉书》所据。特别对巴蜀古史、李冰修都江堰、诸葛亮征战事,以及对西南古代民族等记载颇详,为他书所不及。为研究我国西南地区古代地理、历史、经济、民族珍贵资料。蜀汉事迹和蜀晋间史事也较《三国志》和其他史书完备,是我国西南地区古代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最早刻本为北宋神宗元丰成都刻本,已失传。今传世多明、清刻本与抄本。有明铜梁张佳胤刻本、廖寅题襟馆本和1984年巴蜀书社刘琳校注本。
精选书评
知书客765585
此书,伪史之标靶也。晦涩、杂乱、寡味!正着读如嚼蜡,倒着看更似梦呓。晴天读之困倦,雨日翻来尤觉烦闷。鸿儒读罢皱眉,白丁阅后愈惑。穷时读它添愁,达时观之败兴。抄书不如焚书,信史不如忘史。十六国春秋?十六种糊涂!每翻一页皆似在泥潭跋涉,所谓史料不过是一锅乱炖,既无滋味更无营养。史家若以此为范,不如改行卖炊饼罢!
别本十六国春秋
知书房
别本十六国春秋
崔鸿
知书客107070
“十六国纷争,群雄逐鹿,观其兴亡,岂非人事哉?”《别本十六国春秋》以冷峻笔锋剖开乱世迷局,将政权更迭的诡谲风云凝练成一部血色启示录。作者以史家之眼勘破权力迷思,在胡汉交错的时空褶皱里,既见铁骑踏碎山河的残酷,亦藏文明暗流涌动的坚韧。那些湮没于正统史册的边地政权,终在这部另类春秋中获得了惊心动魄的文学重生。
别本十六国春秋
知书房
别本十六国春秋
崔鸿
知书客341080
这书号称史书,读着却像小说。十六国那么乱,怎么写得这么顺?说是"别本",谁知道真假。作者说是崔鸿,可内容跟正史差太多。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说它好的人太多,可我看不出哪里好。前后矛盾的地方不少,关键处又遮遮掩掩。当故事看还行,当历史看要小心。十六国本来就乱,这书让它更乱。想靠它了解那段历史,不如去看正史。
别本十六国春秋
知书房
别本十六国春秋
崔鸿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