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房

别本十六国春秋
别本十六国春秋

别本十六国春秋

崔鸿  

十六卷。旧本为魏崔鸿所撰,载于何镗汉魏丛书中。其书出在屠乔孙本之前。十六国各为一录,并列僭伪之主有五十八人,但其余诸臣皆不为立传。全为载记之体。考察《崇文总目》有《十六国春秋略》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司马光之《通鉴考异》所引诸书,也称之为《十六国春秋钞》。《四库简目》:别本《十六国春秋》十六卷,旧本亦题崔鸿撰。载何镗《汉魏丛书》中,其出在屠氏、项氏本前。然十六国各为一录,与一百卷之数不合,或即《崇文总目》所谓《十六国春秋略》,《通鉴考异》所谓《十六国春秋钞》也。疑以传疑,姑二本并存焉。

该书籍由知书房用户整理并上传。

书评  · 79
发表书评
用户头像知书客552855
"五胡乱华之际,虽天下分崩,而英雄辈出,异彩纷呈,亦非尽为浊世也。"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97114
崔鸿的《别本十六国春秋》补录诸国史事,虽然内容不如原书完备,但保存了不少珍贵史料。他记录各国兴亡,叙述人物事迹,条理分明,文字简洁。作为一个史家,他坚持如实记载,不刻意美化或贬低。虽然有些记载可能不够精确,但对于我们了解那个动荡年代,这本书仍然很有价值。特别是他写人物时,往往能抓住关键特点,让人物形象立体起来。总体来说,这本书是研究十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159151
中国历史典籍中的珍贵文献《别本十六国春秋》作为十六国时期的重要史料当之无愧。在记录十六国历史的著作中,这本书是现存最完整、最可信的版本之一,历代学者都看重它。这本书的价值很大。关于历史记载的详实、事件描述的准确、人物评价的客观、文字表达的简洁等等,有的地方可以直接引用,更多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才能理解。 读完这本书后觉得作者很了不起,他花费了很多心血。作者写的内容很真实,细节丰富,条理清楚,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复杂的事情,每一句话都很重要。历史记载一字一句都是经过认真考证的,事实清楚,逻辑严密,可以说是"重要的历史资料,研究十六国时期的必备参考书"。 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很难简单评价,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看法。欣赏作者如实记录历史的态度,可惜有些内容已经遗失;欣赏书中对各国兴衰的分析,可惜有些地方过于简略;欣赏作者保持客观立场,可惜有些评价带有个人倾向。 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这本书很重要,是研究十六国历史的重要依据。自从有了这段历史,就需要这样的书来记录,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写出来的,是历史本身需要这样的记录。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616218
"休矣斯人,不可复作矣!"
2025年09月04日
用户头像知书客228343
古之史家秉笔直书,为的是存天道、明是非,使后人知兴替、鉴得失。今人读史,却往往陷入功利之途,或为论文凑字数,或为谈资装门面。《别本十六国春秋》这般残编断简,在图书馆尘封的角落里,怕是连翻动书页的声音都透着几分寂寞。崔鸿当年苦心孤诣,将十六国纷乱如麻的史事条分缕析,可曾想到千年之后,他的心血会被束之高阁? 每当翻阅这部残卷,总觉字里行间游荡着无数亡魂。那些叱咤风云的枭雄,那些辗转沟壑的黎民,都在泛黄的纸页上化作几行冰冷的文字。前赵刘曜的骄狂,后赵石勒的残暴,前燕慕容氏的短暂辉煌,在史笔之下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可我们这些读史的人,又能从中读懂几分真意?十六国更迭如走马灯,今日称帝明日授首,这般乱世图景,与当下浮华世相竟有几分相似。 最令人怅惘的是,书中记载的许多细节已不可考。崔鸿当年所见所闻,经过千年传抄,早已面目全非。某些段落明显是后人增补,某些事件又语焉不详。我们捧读的究竟是历史真相,还是后人想象的拼图?这种真伪难辨的迷茫,恰似当下面对海量信息时的无所适从。史书尚且有残缺篡改之虞,何况网络上真伪莫辨的资讯? 掩卷沉思,这部残缺的史书就像一面破碎的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五胡乱华的往事,更是当代人迷失在历史长廊中的身影。我们总以为站在文明的高处俯瞰古人,却不知在时间长河里,谁又不是那个看不清前路的迷途者?崔鸿若泉下有知,见他苦心编撰的史书被后人如此冷落,不知会作何感想。或许历史就是这样,越是重要的典籍,越容易被尘封;越是深刻的教训,越容易被人遗忘。
2025年09月04日
查看更多书评

知书房 · 精品名著阅读

库藏了古今中外的海量公版书,专注于经典名著的沉浸式阅读,知书房欢迎随时畅览,回归最纯粹的读书乐趣!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