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19154
2025年09月04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张岱笔下,尽是人生况味。《陶庵梦忆》此卷,非独记晚明风物,实乃一部心灵史也。其文采飞扬处,如见秦淮河畔灯火;笔致疏淡时,若闻西湖夜雨。一觞一咏,皆成文章;片言只语,俱见性情。昔人谓张岱文章有三绝:曰才、曰学、曰识。今观其书,信然。凡所记游,非徒记山水之胜,实写胸中丘壑;每忆故人,不惟述交游之乐,更见处世襟怀。其小品文之妙,在于尺幅千里,于细微处见大千。譬如写雪夜访戴,寥寥数语,而魏晋风度跃然纸上;记湖心亭看雪,淡淡几笔,便令天地清绝。张岱之笔,既能摹写繁华,亦善勾勒寂寥。繁华处令人神往,寂寥时使人心静。人生百态,尽在其中;世事沧桑,皆归一笑。此等文字,非但可供清赏,实为养心妙品。一卷在手,如对故人,如沐春风,快何如之!
陶庵梦忆
知书房
陶庵梦忆
张岱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登徒子好色赋
知书房
登徒子好色赋
宋玉 著
先秦辞赋。旧题战国楚宋玉作。见于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卷19。其序写登徒子在楚王面前,毁谤宋玉好色。楚王要宋玉:“有说则止,无说则退”。宋玉表白自己无此事,反证登徒子好色。他为自己辩解的一段文字非常精采:”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肥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先以层层递进的手法,推断“臣东家之子”是天下佳人;再以不能增减其身段和不用著施粉朱,以说明其是天生丽质;然后运用恰当比喻,呈现美女形象。这样的绝色女子“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作为画龙点睛之笔,突出了宋玉为自己辩白的力量。宋玉进而反证登徒子好色。这时,秦章华大夫又出来称赞郑、卫等地女子,其“不待饰装”之美更盛。因而使楚王称善,宋玉遂不退。李善在为《文选》作注时说,这篇赋“假以为辞,讽于淫也”。《登徒子好色赋》是影响相当大的作品,以致后来“登徒子”竟成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但对于本赋是否为宋玉所作,历来就有许多不同意见。
浮生六记
知书房
浮生六记
沈复 著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最早以稿本流传,杨引传于苏州冷摊上购得仅存前四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的残本,托付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妹夫王韬在清光绪四年(1878年)出版,收入《独悟庵丛钞》中,乃此书初刻本。卷首有管贻萼、潘麐生所题的诗,以及杨引传的序、王韬跋。其后各版本皆以之为底本。民国24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美化文学名著丛刊》中的《浮生六记足本》,将王均卿在冷摊购得的第五、六卷〈中山记历〉、〈养生记道〉载入。1970、80年代,台湾学者吴幅员、杨仲揆及中国学者陈毓罴等人先后考证王均卿购得的两卷为伪作,今已成学术界共识。伪作者为黄楚香。
长门赋
知书房
长门赋
司马相如 著
辞赋名篇。西汉司马相如作。《文选》见载。赋序说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因妒失宠,幽居长门宫,遂以重金请司马相如作赋,希图感动武帝,武帝读赋后复宠阿娇。古今一些学者据序中“孝武皇帝”谥号之起期晚于作者卒年,及“陈皇后复得亲幸”不符史实等,推断此赋为他人托名所作;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赋序或为托名者作,而赋的正文则“非相如不能作”(张惠言《七十家赋钞》)。文章首先推出一位精魂踰佚、形体枯槁的弃妇形象,点明因夫君恩爱转移和自己过于痴情造成了这位美人独居的悲剧。继而具体描绘其内心痛苦:她“登兰台而遥望”种种自然景观,将雷鸣误作君王车声,将风动误作牵帷人;她“下兰台而周览”深宫,更是触景伤情,“怅独托于空堂”;她又在洞房清夜抚琴抒怀,历数己过,于睡梦中与君王重逢;及至醒后伫望星空,终以“不敢忘(君)”煞尾。赋题取《长门》,固与陈后失宠有关,但并不囿于历史故事,而是概括了众多宫女的遭遇与痛苦,并寄予深切同情。朱熹《楚辞后语》曰:“此文古妙,最近楚辞。”赋仿楚辞之遣词造句与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以悲为美”的特征。尤善刻画心理,以实写虚,利用景物特征表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委婉曲折,悲悽动人,在抒情小赋中别具一格,更不同于大赋的夸诞恢廓。此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精选书评
知书客104586
好书,明代散文之杰作。闲时可读,忙时也可读。富人读得,穷人也可读得。顺境看其闲情雅致,逆境看其沧桑感悟。逐句读有味道,跳着读也有滋味。年轻人看热闹,中年人看门道。富贵如浮云,贫贱似梦影。读后酒醒,读后梦回。在世当如张岱,为文当如《梦忆》。人生百味,不过如此。
陶庵梦忆
知书房
陶庵梦忆
张岱
知书客321346
梦中锦字,人世清欢!陶庵笔墨,说尽浮生百态。夜市灯影可入梦,湖心亭雪亦成诗。富贵时读之如饮冰,潦倒时阅之似逢春。江南烟雨是文章,市井笑谈皆风雅。可晨读以醒神,可夜览以寄怀。达官显贵见其趣,布衣百姓得其味。一部忆往录,半生痴人语。繁华看透是清凉,世事参破即文章。疯魔处见真性情,平淡中显大境界。所谓人生至味,大抵如此!
陶庵梦忆
知书房
陶庵梦忆
张岱
知书客421710
张岱《陶庵梦忆》所记梦华旧事,令人既神往又困惑。前朝繁华,转眼成空,而作者偏以细腻之笔摹写市井声色、园林胜景,恍惚如在目前。然细味其文,似醉非醉,似醒非醒,究竟是真怀旧,抑或故作姿态?文采固佳,然铺陈过甚,反失其真。每至山肴野蔌、箫鼓画船处,便觉刻意求工,反不如《东京梦华录》之质朴可亲。
陶庵梦忆
知书房
陶庵梦忆
张岱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