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419995
2025年09月03日
吕尚的《太公阴谋》与《易经》的阴阳思想有相通之处。这本书讲的是用谋略来治理国家,核心是顺应天道。天道讲究阴阳平衡,人道却常常打破这种平衡。吕尚认为,治国需要主动调整这种不平衡。 《太公阴谋》提到,治国要像用兵一样讲究策略。策略分阴阳,阳谋是正面的、公开的,阴谋是隐秘的、暗中的。两者要配合使用。这与《易经》中阴阳相生的道理一致。治理国家既要有明面上的法度,也要有暗中的手段。 书中说,君主管理臣子要懂得制衡。臣子势力太强会威胁君主,太弱又办不成事。所以要用分权、监督等方法保持平衡。这就像《道德经》说的"高者抑之,下者举之"。通过人为干预来维持系统稳定。 吕尚特别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必须掌握更多信息才能做出正确决策。这与现代管理学的观点相似。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权力失衡。所以要用各种方法获取情报,包括安插耳目、派间谍等。 《太公阴谋》还讲到一个重要观点:变化是永恒的。治国策略要随形势调整。这直接来源于《易经》的变易思想。好的统治者要能预见变化,提前布局。固定不变的策略迟早会失效。 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于,它把高深的哲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治国方法。比如它教导如何识别人才、如何防范叛乱、如何调动民众等。这些方法都建立在阴阳平衡的理论基础上。 吕尚的智慧在于,他认识到完全依靠道德说教无法治国。人性有光明面也有阴暗面,必须用制度来约束。这种现实主义态度对现代管理仍有启发意义。单纯的理想主义在复杂现实中往往行不通。 《太公阴谋》的价值不仅在于谋略本身,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它教会人们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在动静之间把握时机。这种思维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有用。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太公金匮
知书房
太公金匮
吕尚 著
《隋志》子部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即《汉志》道家类著录的《太公》一书中的子目《言》。古人云“藏之金匮”,含有保密之意,兵家言当然是秘密的,故《太公》之《言》得称《太公金匮》。《太公金匮》亦为战国后期齐国稷下学者伪托姜太公所作的兵书(参阅“六韬”条和“太公阴谋”条)。唐马总摘编的《意林》有《太公金匮》二卷,摘录《太公金匮》五条。其一至三条为武王问、太公答的形式,属于政治方面的言论。另两条为哲学家言: (一) “道曰: 微而生,祸自微而成;慎终与始,完如金城。”(二) “行必履正,无怀侥幸;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刀利皑皑,无为汝开;源泉滑滑,连旱则绝;取事有常,赋敛有节。”此论确与老子哲学相通,此所以刘歆以之入《兵书略》,而班固将其归入道家类也。盖此书与《六韬》有所不同,既有兵家言,又有哲学家言,并有政治家言。从《意林》可知,《太公金匮》至晚唐犹存。《旧唐书·经籍志》尚于“兵家类”著录《太公金匮》二卷,不知是五代撰修《旧唐书·经籍志》者得见此书,还是照录《隋志》。清人汪宗沂辑有《太公兵法逸文》一卷,其中有注明来自《太公金匮》者。
孙子兵法
知书房
孙子兵法
孙武 著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李卫公问对
知书房
李卫公问对
李靖 著
《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 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李卫公问对》多处对《孙子兵法》的命题进行了阐发,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宋代被列入《武经七书》中,成为武科必读之书。今天仍有研究价值。
精选书评
知书客874772
翻开《太公阴谋》,多数人惊叹于姜尚的奇谋妙计。我却注意到周文王的忍耐与克制。一个诸侯面对谋士的种种试探,不急不恼,甘居下位。这在权力场中极为罕见。上位者往往刚愎自用,能放低身段的少之又少。文王肯装糊涂,肯等时机,这才是成大事的根本。阴谋不过是术,真正的道在于克制与等待。看这段历史,你会明白为什么最终是周室得了天下。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知书客176220
在图书馆翻到《太公阴谋》,读了两遍。很多人只看到姜子牙的计谋,我却更佩服文王的胸怀。身为君主,能放下身段请教平民,实在难得。手握大权的人往往听不进不同意见,文王却能虚心求教。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算计别人,而在于认清自己。从古至今,能做到这点的人太少。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骄傲。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知书客993813
读了《太公阴谋》,感觉不太明白。大多数人说这是讲权谋的经典,但我看完很困惑。书里写了很多策略,可是这些方法真的有用吗?现在的社会跟古代完全不一样了。有些话看起来很高深,仔细想想又觉得没什么用。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要把简单的事情说得这么复杂。可能是我水平不够,理解不了古人想表达的意思。
太公阴谋
知书房
太公阴谋
吕尚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