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书籍
诗文
书单
上传书籍
暂无结果
知书客264267
2025年06月26日
《中说》乎?酸腐儒生之糟粕耳!读之如食腐肉,呕乎、厌乎、烦乎!从头读头痛,从尾读尾痛。得意时嫌其迂,失意时恨其空。士人读之愈蠢,常人读之愈昏。功名路上使人怯,困顿时节令人惑。拜师不如无师,尊圣不如无圣,却被此等文章缚住手脚,可悲可叹!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著
立即阅读
推荐阅读
知言
知书房
知言
胡宏 著
南宋胡宏著。原本1卷,现传本6卷。为平日论学随笔札记,屡经修改而成。此书对理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如道、理、心、性等多有论述,而于性命之理阐发尤详。主张“性”是宇宙本体,是“天命之全体”,而“理”则包括人伦和物理两方面。在他看来,“性”既是人伦之理的渊源,但又高出于“理”;虽无善恶,却有好恶。因此,“世儒之言性者,类指一理而言之尔,未有见天命之全体者也”。认为“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反对天理人欲对立观。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主张“务圣人之道”,“必先致知,及超然有所见,方力行以终”。此书对衡湘学者影响深远。但朱熹、吕祖谦、张栻等人对之既有肯定,也有责疑。今有明嘉靖间正心书院本、清道光间粤雅堂本等。
春秋繁露
知书房
春秋繁露
董仲舒 著
西汉董仲舒撰。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第三十九、四十、五十四三篇缺佚。本书是西汉今文经学的代表作。《汉书·董仲舒传》说:“仲舒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篇。而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复数十篇,十余万言,皆传於后世。”后人将“说《春秋》事得失”的《蕃露》、《玉杯》、《竹林》之属数十篇编辑成书,并以《蕃露》之篇名为书名,称为《春秋繁露》。《隋书·经籍志》著录该书十七卷,宋《崇文总目》著录其十七卷、八十二篇。今本是宋朝楼钥的校本。该书以儒学为中心,杂以阴阳家之学,并旁采道、法、墨、名等家思想,发挥《春秋公羊传》之微言大义,形成了以“天人感应”目的论为特征的新儒学体系。在宇宙观上把“天”作为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建立了“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确立了“君权神授”论。在思想方法上强调统一,认为矛盾是相对的,统一是绝对的,从而确立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论。在认识论上提出“事各顺于名,名各顺于天”,建立了以名正实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在人性论上倡“性三品”说,并根据其“天人感应”的目的论提出“三纲”、“五常”的名教思想。注解本有清凌曙的《春秋繁露注》、苏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训蒙骈句
知书房
训蒙骈句
司守谦 著
《训蒙骈句》,明代司守谦撰。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卞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晚唐时称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称骈体。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训蒙骈句》按韵部的顺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一段,每韵三段。此书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当可为吟诗作对之基,爱好诗文者,若熟而能诵,必大利于笔。
精选书评
知书客968574
妙书,《中说》之精要!快哉、妙哉、绝哉!可晨读,可夜读,可正襟危坐读,可倚塌闲翻读。得意时宜品,失意时更宜品。智者能得其三昧,凡夫亦能获其真趣。困顿迷茫时必读,春风得意时尤需读。问师不如问道,问道不如问心。问心之钥!一卷在手,如对明镜,照见千古圣贤心。读罢神清气爽,方知人生至理,原在这字里行间。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知书客507537
从八月读到十月,中间断断续续的。王通这本书号称是续六经之作,其实大半是门人假托。内容多是些空谈仁义的套话,编排得也杂乱。有些地方明显是为了抬高自己,硬要和孔子扯上关系。最可笑的是那些对话,一看就是后人编造的。说它是儒家经典实在抬举了,最多算个二流子书。现在的人还把它当宝贝,真是奇怪。丙申冬日随手记于北京。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知书客626217
《中说》服先人之义,稽仲尼之心。天下之事,帝王之道,昭昭乎! 惜乎文中子《续书》《续诗》《礼经》《乐论》《赞易》亡轶而独存《元经》。 而《中说》又是王氏后人所辑,失之后人附会,强仿《论语》,然文中子贤儒风度,粹处格言,亦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中说
知书房
中说
王通
知书房
推荐阅读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
精选书评
知书房
知书房
知书房